高中生涯规划秘籍:从“心”出发

  高中生涯规划秘籍:从“心”出发

  道理是这样的

  生涯之“涯”是“水边”的意思,生涯就是说生命是有限的,“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就是这个意思。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足够的高度、足够的深度、足够的宽度、足够的温度?答案是规划生涯。没有规划的人生如同浮萍,只能从流飘荡,任意西东,不知所之。

  舒伯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将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5岁)、衰退期(65岁以上)。由此,高中生正处在探索期的前期,这个时期是高中生生涯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学涯认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们对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逐渐清晰;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各种特质逐渐清晰;对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清晰;对高校和专业的认识逐渐清晰……,有了这些条件规划生涯就可以开始了。

  然而,在现实社会里,在一个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的具体实践中,实际的参与者有社会、教师、家庭、高中生本人。在这些参与者中,生涯规划真正的主体是高中生本人,这没有任何的争议。要规划的是高中生本人人生,规划出的人生由其本人书写,所以,高中生本人一定要高举“我的规划我做主”主导自己的生涯规划,这就是从“心”出发,从自己的“本心”出发,从自己的价值判断出发。

  怎样实现从“心”出发?

  第一,定位——需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环境

  做生涯规划要做到知已和知彼,知己是认识你自己,知彼认识你所处的环境,一个是向内认识自己,一个是向外认识自己,两相结合才能客观、准确、全面的认识你自己,才会有一颗明明白白的“心”,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定位。“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说法是励志鸡汤,用来鼓励一下自己也还不错,但不能用于生涯规划。你把自己定位成马云,你一定成不了马云,因为你毕竟不是马云,今天的中国是新时代的中国,时空已然变幻,马云是时代的产物。

  第二,选择——演出不适合你,你就不要上台

  这是生涯规划的重要一环,要根据自身定位,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环境允许做什么,特定时间里能够达成的结果是什么。这个过程是一个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从“心”出发,从你做为高中生的“本心”出发主导完成这个选择过程是生涯规划的客观要求,但是,从“心”出发的心,不是你做为高中生的一颗“孤”心,你要做到四个结合:个人意愿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社会现实与发展趋势相结合、本人意愿与他人意见相结合,慎重选择与理性面对相结合,才会有一个更为完善的选择。前面所说“特定时间里能够达成的结果”其实就是你的目标,根据目标,要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选择就是取舍,有取一定有舍,取和舍有同样的风险。就如志愿填报,选择名校就要降低专业要求,选择优势专业就要降低院校档次,做不到两全其美。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不是你我般配,而是你我能相互迁就,都有所取舍。

  第三,行动——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

  行动计划确定之后就是行动,就是执行计划。执行计划,一要强调纪律与执行力。计划就是命令,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执行力。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是因为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执行力大家都同意,说是因为被子叠得好估计没多少人能同意,但是人民解放军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执行力就是从叠被子这个每日的小计划的执行中培养出来的。二要强调效率。首先是集中精力,这是提高效率的最主要的方法;其次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再次是不搞疲劳战术。不要把时间投入与学习效果划等号。

  总之,干就完了,因为思考人生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有意义,那就是你的同伴已经绝尘而去。

  第四,修正——无法改变风向,可以调整风帆

  没有人是生而知之,没有人洞察自己和世界,我们的生涯规划也不可能一次完成,我们只能接近最好的答案。

  我们处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生涯目标也应当随我们和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需求变化,我们的专业方向就要调整;学业水平变化,我们的目标就要调整……为了与时俱进,为了有的放矢,修正在所难免。在不断的修正中,我们变成了理想的自己。

  非常“六夹一”

  从实践经验看,妨碍生涯规划从“心”出发,严重削弱高中生在生涯规划主体地位的力量是家庭。

  家庭成员中对高中生生涯拥有发言权的基本是六个人,即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这六个人在生涯规划各个问题上,针对生涯规划主体(可怜的高中生)有合纵、有连横、有围追堵截、有侧翼包抄,开成了非常“六夹一”,可怜的高中生多头受气,其“本心”没有得充分的支持与尊重,造成了在选科上、志愿填报上无所适从,以至于影响高中学涯、大学学涯乃至职业生涯。这种非常“六夹一”现象是应当引起注意的现象,是应当汲取的教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