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利用生涯规划提分呢? 补课?

  生涯发展,是一个“打怪升级做BOSS”的实践——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如此,接下来的人生就会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如果能够在中学的时候,实现“主动学习”&“规律学习”&“反思学习”模式,那么就会获得能力到成绩的充分转化,从而拥有选择大学、专业的自由。继而拥有择业的自由…拥有全面发展的自由……

  那么,作为一个中学生,如何提分呢? 补课?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对青岛市的13680名小学四年级孩子和11734名初二孩子的调查表明,课外补课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度不大。课外学习时间越短的孩子,反而成绩越好。

  如果不补课呢?比如“别人家天天打麻将孩子也能上北大”。

  这个“打麻将”与“上北大”的关联是这样发生的:

  首先,目前十二年义务教育无差别覆盖;其次,竞争胜败只看相对排名。于是我们从小开始接受教育,一步步沿着“高尔顿板”开始下落,最后得到一个正态分布的上大学结果,以及正态分布的人生成败结果:

  这个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是这样:上北大清华与上蓝翔汽修的都是极小比例人群(这个图的最左侧与最右侧)。那个父母天天打麻将,最后小球还能落到最左侧北大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更具可预期的北大清华是这样产生的:

  ①小球主动往一个正确的方向旋转。

  ②家长/教师给予恰当引导,以及附加资源。

  ③有合于个人、合于内容的恰当方法。

  画成模型是这样:

  这个模型的屋顶,如同冰山水面上的部分,而真正有影响的则是水面下的部分。把这些冰山下的部分整合一下,就是:A、动力系统;B、方法系统;C、反思整合系统。

  A. 提升学习源动力

  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开始理解,“动力”是进行行动的源泉,就好比如果汽车没有发动机提供动力,就无法前进。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动力作为学习的地基,就无法往上搭建知识。如果一个孩子拥有足够的动力,就会像高尔顿板中的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它会自发的通过旋转来影响未来的结果。

  动力的提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自我价值感,归因方式和学业效能感。

  自我价值感是指孩子是否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它决定了孩子是否会主动给自己设立成长目标。

  以前,有一个小姑娘,她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各种否定与批评中,慢慢形成的低价值感让她坚信自己没资格得到好的东西。一次同学生日给班上带来一个大蛋糕,她有可能吃到梦寐以求蛋糕。但是当大家排队的时候,她总是被别人插队。每次她被插队时候,都会心想“我有资格吃到这么好的东西吗”。最后轮到她的时候,果然蛋糕没有了,她就进一步坚持“我是没资格得到这么好的东西的”。

  低的价值感犹如一个容器有漏洞,所有的能量都会慢慢被消磨光。给这种类型的孩子进行学习辅导,经常就会得到“我就是不会”,然后放弃努力的状态。老师、家长被这种状态刺激产生的坏情绪再反过来强化孩子对自己“就不是不行”的认定。

  大部分“好脑子,坏成绩”的类型,都属于此一类。当一个人有了负面自我认定,他就会不自觉在现实中搜寻与之相似的证据。最终会越来越强化这种负面标签状态。

  归因方式是指当孩子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候,会如何总结经验,归纳原因。如果把坏成绩归因于内部不可控因素(比如“笨”、“不擅长学习”),或者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比如“天气不好”、“看着监考老师心情不好”),那么差成绩就很难得到改观。有了这样的归因习惯,也会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中形成“向下比较”的习惯,即总与比自己差的人来比较,以此来获得心理安慰。

  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使人持续降低目标,形成所谓的“目标侵蚀”,即总是通过降低目标来寻求内心平衡。这样久而久之,会开启一个负循环,最终固化到一个低成绩,与低自我价值的状态。反之,如果一个孩子在成绩不如意的时候能够积极归因,比如“因为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复习”、“那天走得匆忙没吃早饭低血糖”。这样的归因方式,可以促使他在下一次考试前做更充分的准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种目标的自信程度。那么学业自我效能感,就是对学业取得预期目标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会主动选择挑战性目标(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过程中的努力更持久(我一定能坚持下来)、中间出现的小失败会主动总结经验(失败中发现改进的点)、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会更积极(我正在克服困难冲向目标)。

  如果价值感低、归因方式消极,那么学业自我效能感低也会是一个必然。但是,之所以还要特别强调一个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因为个人动力系统中的价值感与归因方式改变起来会比较难,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却是比较容易干预的。

  B. 合规律的学习

  当孩子有了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来进行改变的动力的时候,方法就是提高努力效率的催化剂,也是知识继续往上搭建的支柱。就好比给了小球如何更好地旋转的方法来改变下落路径。

  合规律的学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认知策略。

  在学习类型方面有许多不同角度的分类:

  (1) 比如可以把学习关注点与方式分为理论型、反省型、实际型、行动型。那么不同类型的学习在学习不同类型的科目与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有优劣之分。比如实际型倾向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政治等过于抽象,与现实样例关联性弱的学科与知识点时,就需要消耗更大的心理能量,而且也特别容易遗忘。

  (2) 还可以从学习时信息获取通道来区分:动觉型、听觉型、视觉型。一般而言,听觉型的孩子最多。但如果孩子是动觉型或听觉型,则在一般的学校教学环境会有比较大的挑战。比如动觉型的孩子,往往要等到实验课之后,成绩会获得突飞猛进的提高。那么如果清楚孩子的学习类型,就可以帮助他们主动给自己创设适合的学习条件。

  在学习风格方面,可以借助MBTI理论的四维度分类方法。比如内向的孩子更喜欢间接互动、在安静少刺激的环境更能专注思考;感觉型孩子更容易记住所学内容的知识点,更善于在考试中拿分;直觉型的孩子则学东西更快,但考试时经常记不准知识点而丢分。如果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就可以取长补短或扬长避短,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学习策略方面,最常用到的就是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表现为重复、抄写、做记录、划线等;精细加工策略表现为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组织策略表现为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等。在学习过程,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风格与类型,配合恰当的学习策略,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C. 学习后积极反思

  “学而不思则惘”有效的学习固然需要反思的加持。反思就好比拥有了第三只眼睛,可以从远处观看成长的迷宫,从而能够主动选择更好的路径,让自己更及时向“左侧”旋转:

  学习后的反思可以细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控制和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人对自己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的总结、反思与再完善。大量的研究结论是:元认知具有智商弥补效应。研究把孩子从两个维度分别分成高智商与低智商组、高元认知组与低元认知组。对四组进行不同难度的测验,成绩结果的排序是这样:

  双高组成绩最好,双低组成绩最差。但排第二的是“低IQ、高元认知”组。即元认知具有智商放大的效应。

  如果孩子能够掌握足够的元认知知识,那么就可以真正执行“吃一堑,长一智”的成长历程(更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吃一堑也不长一智”的)。

  有了积极的元认知系统,个体就能在学习之前,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时间计划;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行为与状态的调节;在学习受阻时,进行恰当的资源管理与求助。这样就会使学习呈现一种持续的迭代成长过程。

  具体的元认知实践可以表现为以下角度:

  做完习题之后总要进行检验并评价解题思路的好坏。

  集中注意力边听课边思考。

  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

  很清楚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上课之前调整好心理状态,准备好学习用具。

  对错题、难题进一步思考和整理,纠正。

  坚持每周总结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改正,采取补救措施

  能够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计划。

  经过这样的元认知实践,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元认知体验),这种体验反过来对自己的“价值感”产生正向强化。

  总之,影响学习的三大要素就是:动力(价值、归因、效能)、规律(类型、风格、策略)、反思(知识、控制、体验)。那么,是不是要平均用力来提供这些要素呢?其实,可以从最容易改变的短板入手。

  另外,那个高尔顿板右下角还有个垫脚,那就是作为家长、教师的系统性积极作用。当然,如果没整好,就可能把左侧给垫起来了。

  如果孩子/学生:

  犯错时:你怎么这么简单都出错

  ——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看从中能收获些什么

  遇到挑战时:你真地不擅长这个

  ——这正是我们得以成长的机会

  遇到困难时:这对你来说太难了

  ——这正是发现并提升自己短板的机会

  感到困惑时:你不是做这个的料

  ——咱们研究一下看看哪些信息还没有掌握

  想要放弃时:你的坚韧性太差了

  ——让我们再试试其他方法

  否定自己时:你总是这么消极

  ——我们正要提升/弥补这方面的短板/不足

  认为不聪明时:你的确不适合这个

  ——他们怎么做到的,咱们也可以试试

  感觉已足够时:你做到这样够好了

  ——如果再提升一层,会是什么样?!

  所以,家长、教师、咨询师、学科辅导师,以及有志于终身学习、成长者,都适合深入了解一下“主动学习”&“规律学习”&“反思学习”这个体系。

  下面正式开始广告————————

  简述:这是仁能达生涯教育落地深化,整合多年(14年)生涯教育中对人的洞察与工具应用,开发的一套针对“教育/学者”的,通过“非学科辅导”的方式来促进学业成绩的服务体系:ALP青少年学业规划师。

  ALP的逻辑是:补课提分的极限,可以通过“动力╳方法╳元认知”三维促进,获得持续突破。“动力╳方法╳元认知”的改变,使学习者成为焕然一新的成长者,成就一个有动力、会方法、善反思的自我悦纳、自我驱动的有为青少年。

  ALP不是一个培训,而是一个赋能平台;ALP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助人利他的伙伴;ALP不是一个生意,而是一个达人所愿的共同体。

  之所以这么说是,是因为我们是这么做的:

  ALP学业潜能开发项目邀您携手

  这个体系是这样的:学生学业潜能教练课程+配套软件+训练脚本+训练工具+案例督导+长期教练促进

  近期将要进行的一次培训,大纲是这样:

  Part1 目标:掌握影响学业的关键因素和理论框架

  1、了解影响学生学业状态的因素及其成因探索

  2、搭建影响中学生学业因素的理论框架——房屋模型

  3、掌握三大关键影响因素:学习动力、合规律学习、元认知影响

  4、学业诊断工具介绍

  Part2 目标:掌握学业诊断测评及其整体解读

  1、定位学生类型

  6种“好脑子坏成绩类型“

  不同类型在测评剖面图上的呈现

  2、 提升学习动力:价值感

  对个人学习的影响

  提升个人价值感的方法

  自我价值感提升训练

  3、 互动中的个体赋能(积极咨询谈话)

  焦点解决的核心理念:放大亮点

  “重构建技术”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提升

  提升学业识解水平,促进内在动力

  Part3 目标:掌握两大维度对于学习动力提升的影响

  1、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如何影响学习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提升自我效能感的训练ABC

  2、 积极学业归因

  归因方式的类型及其影响

  恰当归因方式引导与训练

  Part4 目标:掌握四大学习模式及其提升方式

  1、学习类型

  MBTI类型理论及其在学习上的表现

  通过MBTI类型定位学生的学习特征

  进行学习短板模式的技能强化训练

  2、提升计划与监控

  P类型的短板应对:目标管理的策略

  如何通过高频测试来强化学习效果

  3、学习通路与风格

  不同感官通道侧重的学习模式

  不同学习风格的优劣

  定位个人学习风格及其训练

  4、认知策略要素

  复述、组织、精细加工策略

  Part5 目标:掌握积极元认知的相关理论及其提升方法

  1、理解元认知

  元认知的构成:知识、体验、策略

  元认知素质提升训练:心理位移技术应用

  通过思维导图促进学科知识框架强化

  2、监督与调节能力

  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的“轻重缓急”分解

  促进学习的良好情绪管理

  Part6 目标:了解学业咨询的整体流程

  1、学业咨询流程与策略

  学业咨询的模式、流程(3小时为例)

  多次咨询间的EARS高效简明方法应用

  2、基于学习测评的整体建议

  如何通过剖面图形成学业特征描述

  常见的“学业问题”模型及应对建议

  个案特殊情况应用:认同、强化、同盟

  附:案例场景演练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