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教育的套路与形式

  在谈高中生涯教育之前,首先要在这里明确并且强调几个名词:生涯教育、生涯辅导以及生涯咨询。这些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指一系列在教育情境中所设计的活动,致力于协助个人获得有关自我和工作的知识,能应用选择、规划、准备工作或生活形态的技巧,以使工作在其生命中具有意义、且令人满意。其主要焦点在于将学校中所学的学科,和探索自我与未来工作的活动相连结,协助学生了解教育的内容和机会和其未来的工作选择和工作适应间的关系。这些为中小学乃至大专院校学生所设计的生涯发展活动,提供了包括生涯觉察、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规划、生涯准备等不同阶段的生涯辅导和技巧。

  ——Herr & Cramer,1996/台湾学者 吴芝仪(译)

  生涯辅导(career guidance)是指生涯辅导人员(生涯咨询师)通过制定一套系统的辅导方案,帮助个人进行生涯探索、生涯规划和生涯抉择,促进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生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涵。其内容主要包括了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目的是提高学生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能力。

  美国就业与训练行政局(The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Administration,1993)列出了学校中提供生涯辅导的重要策略。这些包括班级教学、生涯咨询、自我评估、生涯资讯、探索活动、工作经验、生涯规划活动、安置服务、转介、追踪活动等。

  生涯咨询(career counseling)通常是指针对个体所面临的不同生涯问题而开展的“一对一”的言语沟通的历程。咨询师协助来访者了解自我、了解工作世界中可能的生涯选项、设定生涯目标、做出有效的生涯决策、且采取生涯行动。

  其实,在高中阶段,生涯教育可以有很多形式,如生涯教育类课程、生涯探索类活动、生涯团体辅导以及一对一的生涯咨询等。看似不同,但都有相通之处,举几个关键词,如自我认识,探索环境,决策、规划与行动等。

  所以如果把目前上海各大高中,以及全国一些在生涯教育方面做的不错的学校方案放在一起比较,还是有一个明显的套路在的。

  1.和学生谈论生涯的概念,引发学生这方面的关注;

  2.重点放在自我认识上,用课程加活动的方式,着力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

  3.探索外部的环境,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家庭环境这一块,一般会看看学生的家庭职业,或者家庭对孩子生涯发展的影响,学习与家长沟通;而社会环境的内容就比较多,如生涯人物访谈、职业体验、职业讲座、大学与专业探索等;

  4.学习决策与规划的技巧,可以有专门的课程学习、团体辅导或一对一咨询;

  5.最后要落实到生涯准备和行动上面,如准备个人履历、学习面试技巧等。

  将这些步骤都走过一遍之后,还需要有个评估。但是一个人的人生,又岂是高中三年就能评价的呢?我们只能聚焦于高中阶段的根本任务,一个是外显的,即升学成绩;一个是内隐的,即能力培养,这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所以在我和学生谈“生涯”的时候,主要就这三句话,但已经足够——认识内在自我,探索外部环境,适应社会发展。

  当然,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往往还会在后面补充一句话:

  "在你们适应这个世界之后,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们还能想着要改变这个世界!"

  上篇谈到高中生涯教育的套路,而影响套路较为深远的是“Swain生涯三角形”,基本上目前学校生涯教育的实施方案都是以此为框架来打造的。

  但毕竟这只是套路,实际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才能看得出一所学校生涯教育实施方案的优劣。在各校方案逐渐走向同质化的路上,就看谁做的更系统、更扎实。

  对于一所高中来说,想要踏踏实实做生涯教育,首先要能把这个内容放在学校的德育顶层设计里,因为生涯教育不是一名教师或几名教师,也不是学校德育处(或者学工部、学生培养处)之类的一个中层部门的事儿,而是要能渗透于学校课程和实践活动之中,至少能涉及到这些方面:生涯教育课程、生涯探索活动、生涯团体辅导、生涯个体咨询以及生涯议题融入各科教学等。

  生涯教育课程可以说是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它是指在学校中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通过有计划、系统全面地安排和组织生涯发展相关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一般由专业的生涯教育教师(目前主要是由学校心理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进行生涯探索、规划、管理和决策。

  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是长期的,贯穿于各个学年阶段,课程依据学生年龄和年级水平制订目标,并使得各个阶段的课程目标之间有一定的顺序,保持持续性。

  那目前在市面上生涯教育课程有很多教材,不少学校也在自编校本教材,但都大同小异,也有其套路。

  生涯探索活动,内容可以非常丰富,学生也都很喜欢这样的体验,往往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否能够做的深入,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悟,则是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未来我们会详细地谈这个话题。

  生涯团体辅导和生涯个体咨询往往作为辅助方式,协同作用一起促进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发展。

  但在台湾地区萧文教授录制的《咨商实务》DVD视频中,突出了团体辅导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这也是我个人一直比较推崇的辅导方式。因为在团体辅导中,学生可以看到共性的问题,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群策群力;也可以反思自身个性化的问题,在朋辈的支持下,寻求解决的方式。我个人觉得整体效果上会比面向所有学生的生涯教育课以及一对一的个体生涯咨询要好一些,当然其中有个体差异。

  因此,我专门设计了自己的生涯团体辅导课程,说实话,这也是有套路的:

  我将自我认识分成了两块,分别是“我想”与“我能”,凸显出个人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第三块则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与制约,学会“妥协”也是生涯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当然,我也有我自己编的工具书,分教师版和学生版,但我只用于团体辅导,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每周2课时,一个学期为一轮,基本上能够有32课时的样子。这个课程只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限制人数为12人。目前已经上到第3轮,课程修订到了第4版,但我自己还不是很满意,任重而道远Orz......

  不过在整个学校生涯教育中,最难的就是生涯议题融入各科教学,这一点是我前段时间参加台湾学者郭祥益博士生涯教育培训时最大的感悟。但说难也不难,如果能够使所有老师对生涯有所了解,那么循序渐进的切入,由浅入深,慢慢融入也并非不可行。比如可以从最基础的,请学科教师来阐述自己学科在生活方面,或在职业前景方面的价值,那也可以说这是生涯议题了。

  除上述以外,还可以有实施生涯测评、建立生涯档案等,这些我们未来也都会详细描述。但郭祥益博士说了一点,令我很有感触,他说台湾地区中学选修课的设置也是有其内涵的,背后是多年的研究与努力,其目标是为了能够使学生进行生涯探索,从而能够进行“生涯定向”而准备的。这段话突然使我茅塞顿开,同时也让我感到,大陆的生涯教育和台湾相比,真的差的不是一点点……

  不过这样才有意思,才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