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过土木工程专业吗

  这是一个在泥灰里“打滚”的专业,由于各种原因从曾经的大热门成了“天坑”。无论外人如何说道,都无法改变它是我国成为“基建狂魔”的基础。

  ——女同事说

  土木工程未必是最惨最累的专业,但一定是最沉迷于 “跑路”的行业。

  2022年的倒数第三天 ,#土木老哥逃离工地的方法#词条冲上热搜,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土木人提桶跑路的决心。

  01

  提桶跑路

  所谓 “提桶跑路”,原本指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因为受不了工作强度和管理人员的刁难,所以放弃薪资直接走人。因为桶能装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才有了“提桶跑路”的说法。

  但自从这四个字和土木工程联系起来之后,就迅速地成为了土木人的专用术语。

  在土木工程吧里,无数前辈用自己的经验,向后来人展示出了这四个字的真谛。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在入职中字头央企后表示:

  这辈子都不可能跑路的。

  不买桶,绝不买桶。

  但在留下这条帖子七个月后,他从信誓旦旦变成了充满迷茫,并表示: 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地点在成都,而且现在还没找到下家的话,自己可能早就走人了。

  对于这一大段感慨,有网友替他总结为:

  我离跑不远了,只缺一个捅,求推荐。

  也曾有大三生表示不理解为何大家都沉迷于跑路:

  我觉得这个专业还是很不错的,毕业也好找工作。

  看到很多师兄抱怨工地怎么苦怎么样的,我就想这点苦都受不了,干别的肯定不行。

  

 

  然而,时隔一年后,他突然顿悟:

  按照时间来算,发布回复的时候,他可能刚刚工作2-3个月。

  因为前后反差极大,跑路速度极快,这段话也被“土木老哥”们称为:圣经·旧约·大三福音。

  提桶跑路的风潮,很快就从工地蔓延到了大学校园。

  在湖南大学2022年公示的本科生转专业名单中,从土木工程学院共转出98人,无一人转入。

  而同样常常被被拿出来吐槽的生化环材专业,虽然转出人数也很多,但至少还有人转入。

  “劝人学法,千刀万剐”的法学院,转入人数更是有30人之多。

  在这样的对比中,土木工程的“难”和“惨”尤为明显。

  

 

  而每年一到专业报考季,网上就会流传出这样一个段子:

  好多朋友打电话咨询,要不要让孩子报考建筑设计、土木工程或者相关专业,然后进入设计院、施工企业或开发商。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

  比如说孩子是亲生的,就不要去了。

  从选择专业开始,“跑路”两个字就已经与土木工程牢牢地挂在了一起。

  02

  从热门行业,到“天坑”专业

  土木工程之所以会被称为“天坑”,没有一部与建筑有关的电视剧能脱得了关系。

  在许多有关的电视剧中,编剧们都将土木工程包装得非常高大上。

  让年轻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毕业后,我也能站在工地上拿着施工图指点江山;

  以后,我的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画设计图。沉淀几天,就能经手几百、上千万的项目。

  可当他们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现实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残酷。

  土木工程所涉及到的专业分支非常多。

  比如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下就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四个二级学科,而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下则设有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四个专业方向。

  多分支的结果,就是 学生基本不可能在四年之内学完全部有关的内容。

  但作为高校,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到尽量多的知识,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时间往往要比其他学科多上许多。

  即使熬到了其他专业都没什么课的大三,土木工程每周可能依旧要上二十多节课。

  课程多到要把部分课程安排到大四继续学习。

  

 

  而在必修课之外,你还必须在读书时上各种选修课,去补充其他的知识。

  除此之外, 作业和毕设也是让土木学子头秃的一大难题。

  当其他专业的同学每天愉快打游戏,放假轻松享受假期的时候,土木同学还被困在各种课程设计中。

  9个小时出一个模型,不是夸张,而是赤裸又扎心的现实。

  然而,它也仅仅只是作业的一部分。

  还有更多的制图在后面默默排队。

  毕业后,土木人则又会遇到一个难关:考证。

  土木类的专业考试对学历和从业时间有明确的条件限制。

  普通的应届生只能参加基础考试,就算是博士,也得通过基础考试并工作两年才能参加专业考试。

  而从这时算起,土木人真正的“噩梦”生活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对实操性要求极高的专业,无论是毕业于985、211、双一流还是普通高校,应届生们毕业后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上工地。

  与电视中的舒适美好不同,现实里的工地不仅尘土飞扬,还充满了各种未知的风险。

  在B站上有一个叫做“大猛子”的UP主,他2021年6月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同年7月24日上工地工作。

  他发布的内容大多是工作中经历的事情与感触。

  通过他拍摄的视频,就可以看得出土木人的日常:

  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2点下班,属于正常现象;

  有的时候晚上10点还要开车上工地。

  在工作不久后,他就遇到了自己的第一次意外:

  走路的时候掉到了井里,幸好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

  除此以外,还可以看到土木工程对一个人的“塑造”和“改变”:

  上工地前是帅气小伙,上工地后是邋遢大叔。

  大猛子也在自己的视频中多次提醒土木新人:

  不要买太贵的鞋,不要穿太好的衣服,上工地沾上灰,什么都是一样的。

  而与上面所有的原因相比,最最最让人劝退的原因还要落在待遇上。

  最初,人们选择土木行业的原因就是:好就业、好待遇。

  90年代中期大规模搞基础建设的年代,土木行业人才严重不足,不得不提拔大量的青年人才。

  因此那时候就有“三总五项,百万年薪”的说法,意思是:一个土木工程的毕业生工作三年可以当总工,工作五年可以当项目经理,如果有一些天赋,年薪百万不是问题。

  但随着我国对土木行业需求的调整,人工智能的兴起,以及大量人才的涌入,土木行业迅速饱和,有经验的前辈们尚未退休,年轻人的上升空间开始缩小,“三总五项”变成了“五总八项”,甚至“八总十项”。

  读书时学时多、毕业后考证难、工作环境差、上班时间长,再加上不够高的薪资以及远不如过去的上升空间,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也难免很多土木人只想着提桶跑路了。

  03

  土木人的硬核浪漫

  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一方面映衬得土木工程就业环境更加艰苦,一边也为土木人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

  许多传统的土木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各个阶段,有了智能化的介入,可以更加轻松的完成。

  虽然土木人依旧避免不了上工地,但智能化还是大大提升了土木人工作的舒适度。

  此外,随着跨领域学科应用范围的逐渐增加,土木人也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与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来源: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土木人,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土木工程的累和辛苦,不是隐藏于人后,而是被全国人民都看在眼里的。

  “9个小时完成一座火车站的改造工程”到“589米长的四车道立交桥夜间8小时拆除”,从“3万吨车站平移288米,还来了个90度转身”......

  每一次人们为“基建狂魔”骄傲的背后,都离不开土木人默默地付出。

  看到过一个视频,讲的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学子们采访一位91岁的老先生,他正带着自己的老伴在校园中拍照。

  当聊到自己的毕业专业时,老先生伸手指向前面的建筑:

  这个房子,是我盖的。

  这是专属于土木人的硬核浪漫。

  当一座座桥梁被架起,一条条隧道被打通,一个又一个的山村才有了更宽阔的和外界接轨的路,那里的孩子们可以走出大山,接触到更好的教育,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那些道路,不只通向城市,也通向了孩子们的梦想和未来。

  群山深处修高铁,沙漠深处通公路,天堑变通途。

  这是土木人,才能创造的奇迹。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高喊着提桶跑路的土木人,喊到最后,不是悄悄地离开这个行业,而是奔赴向了下一个工地,下一个项目。

  人生没有完美的选项。

  无论选择走哪条路,都会遇到坎坷和挫折,遇到纠结与困惑。

  但我们永远都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坚持或者放弃。

  所以,才有人一边喊“累”一边前行,一边说着“躺平”一边疯狂努力。

  换条路,或许可以找到新的方向;继续走,说不定也可以迎来柳暗花明。

  正如土木工程吧所写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追求梦想之路道阻且长,愿我们都能百折不挠,九死不悔。

  每日互动

  你了解过土木工程专业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