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综艺“偷窥”了职场人最隐秘的“潜规则”

  最近,一档以素人为主角、讲述菜鸟初入职场的韩国真人秀——《Good people》(《新职员诞生记》),火了。

  播了7集,豆瓣评分高达9.5,全因这个节目给观众带来的超强的代入感。

  节目组请来8个怀揣“律师梦”的职场菜鸟,让他们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通过10项考核赢取转正的机会。

  参与选拔的8位实习生都很优秀,基本上都来自韩国一流大学的法学院,比如首尔大学、延世大学等。

  从他们踏入真实的律所那一刻起,就唤起了观众的紧张感。

  每一个人刚刚进入新工作环境时紧张的样子,初次见面时略尴尬的气氛,面试被问到没准备好的问题,头脑嗡地一下短路的情况,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经历?

  还有诸如安排工位时,千万别坐到靠近领导的“危险区”的小算盘、实习第一天不小心迟到了,偷瞄领导,紧张又自责的神态。

  一个个细节都真实到戳心。

  不过,最紧张的要数“课题测试”环节了,新人们一个个被领到办公室,开始第一次测试——资料搜查,并且要在四小时之内完成。

  这项工作属于律师的基本功,是每个新手律师的必经之路。但往往最简单的工作就能暴露出每个人的优缺点。

  有人没理解清楚要求,提前两小时就交了卷,被认为不够用心。

  也有人精益求精,晚了一小时才提交,被认为不守规矩。

  在这个过程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叫做林贤书的男孩,当大家都在埋头查电脑的时候,他却跳出固定思维打电话求助熟人,还整理出了录音记录。

  一旁观察的律师们看了都说,虽然测试的时候这么做不太合适,但懂得动用人脉关系搜罗信息,也是能力的一种。

  之后的团队合作里面,林贤书又呈现了很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队友出现疏漏时,他也可以帮忙补漏,特别靠得住,成为了实习生的组长之一。

  除了林贤书外,实习生中的另外一位成员李刚浩,在每次做课题时也都会电话给相关领域熟悉的朋友咨询专业问题,因此被冠以“人脉王”的称呼,也受到了导师们的赞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在事业上表现突出的,并不是那种只会埋头苦干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是所有事情都靠自己。

  单打独斗不如结伴而行

  哈佛幸福课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肖恩·埃科尔就通过数十年的研究指出:如果追求成功是一条道路,那么一个人加快步伐没有用,结伴同行才能走得更远。

  懂得与人合作,而非一个人苦干,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职场上,却是很多人所欠缺的。

  并且, 很多人对于这种能力简单粗暴的称为“甩锅”、“划水”,嗤之以鼻。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大多数人的这种“共同合作”的潜能从上学开始就被限制了。

  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我们被教导要独立自主、勤奋学习,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拔得头筹。我们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来做作业,因此必须放弃和他人相处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个人时间完成任务。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接收这样的信息:未来在工作上的成功取决于个人的荣誉和考试的分数……

  然后进入职场后才慢慢发现,个人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团队的业绩,要学会和他人合作才能发挥最大潜力。

  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多有创造力、多么聪明或者多么努力,而在于你能否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为集体奉献力量并从中受益。

  比如,颇有魅力的实习生之一李相浩,平时对谁都很礼貌,脸上一直带着亲和的微笑,也非常乐于团结气氛。

  另外一位李时勋,作为老大哥的形象,也颇为稳重可靠,在团队中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因此这两位在组队时都颇受欢迎。

  其实,成功具备的每一个特质,从智力、创造力、领导力、个性到交往能力,都和他人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功取决于你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激活自己的“大潜能”

  那些专注自我的人,只能发挥有限的“小潜能”;而与他人共同成长的人,往往能获得新能量,激活“大潜能”。

  如何提升自己的大潜能?

  首先, 多结交乐观积极的人。

  客户的一封投诉邮件、与邻居的不愉快遭遇或是和上司糟糕的相处都可能毁了你美好的一天,同理,积极阳光、有上进心和充满创造力的人能够使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倍增加。

  进化论告诉我们,生物多样性是生存的关键。同理,社会支持网络越多样,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就越强。

  因此,在结交朋友时,要选择那些能满足你不同生活需求的人。

  试着和生活圈子里从未交流过的人进行交谈,无论是一句简单的“你好吗”,还是相约吃午餐或喝咖啡。只要我们真正学会倾听和沟通,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

  其次,用正确的方法来赞美他人。

  很多人都明白赞美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将赞美运用的恰到好处。学会赞美,要谨记以下几点:

  1. 停止比较式赞美

  赞美铁律No.1——不要为了赞美某人而贬低他人。

  比如“你的报告比小明的更好”或“你是这里最聪明的人”,抑或是“你是场上最出色的球员”。这些话实际上是在进行比较,而非表扬。

  真正的赞美是,“你的报告太棒了”或“你演讲的笑点全部都get了”,而不是告诉他们,你的报告或演讲比其他人好。

  2. 关注积极面

  赞美会引导大脑关注积极行为,而批评则让大脑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极行为上。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KPI考核会影响员工表现。因为boss们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薄弱之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在无形中告诉员工,管理者关心的是他们的弱点而非长处,缺陷而非进步。

  如果我们想变得优秀,就要每天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榜样上。

  3. 激活隐藏的人

  身边人看上去一点儿也不投入或积极,但有可能是,他们只是没表现出来而已。

  这意味着,那些看上去中庸或消极的人,实际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而一旦用积极表达赞扬时,你就会惊讶很多人都愿意敞开心扉。

  正如在《新职员诞生记》中一开始随随便便,看起来干什么都无所谓的李相浩,经过和其他人的交流学习,也变成了一枚认真上进boy。

  人人都能掌握的人脉力

  上面提到了要多结交朋友,但如何进行交呢?

  其实,交朋友的过程更向是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带给你的一定是正向的引导。TA在某些方面肯定比你优秀,吸引着你,让你想去认识,去了解,去欣赏,去学习。

  事实上:人脉力并不只眷顾那些拥有交际天赋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可以习得的技能。

  核心点就一个字——真。

  1. 对世界、对他人真正地感兴趣

  对他人感兴趣,试图了解这个人,这就是对话的重点。

  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博士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要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当对一个人感兴趣,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重点放在去了解这个人的时候,聊天就不会进行不下去了。

  2. 真诚、温暖是敲门砖

  真正的得体建立在真诚待人的基础上。把“真实”和“诚意”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步。

  综艺里的林贤书小哥哥,刚刚入场的时候给人拽拽的样子,但是第一次考核后,他主动留下来和最后一个交作业,事事要求完美的李时勋聊天。

  “是在做什么特别的吗?”

  “不是的,是我太不足了。”

  林贤书说:“因为知道太多,所以更累了吧。”

  看,没有强行安慰,这种平淡却贴心的话,一下子就暖到人心窝里去了。

  3. 为他人创造价值

  做事绝不要从利己和功利的角度出发,而是首先想到如何为对方创造价值。

  最感兴趣的事,你的热情所在,都可以为别人提供价值。人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事情时是最有魅力的。所以集中精力在优势上面,做热爱的事业。自身强了,价值就会更大。

  朋友是麻烦出来的

  把陌生人变为熟人,并进一步把他变为你的知己,你的智囊,才是有意义的人脉。如何和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呢?

  答曰:朋友是麻烦出来的。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给别人添麻烦不好。

  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被父母教育的,什么事情都要自力更生,凡事不求人,好像这样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慢慢地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多与人交往。

  但,给予和索取应该是一个平衡关系。

  事实上,朋友其实是麻烦出来的!如果你主动请求别人帮你一些小忙,有助于信任的养成和关系的深入。

  比如节目中的林贤书和李刚浩,考核时打电话给专业的朋友请教。这样做,是对朋友能力的一种认可,朋友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那是否什么事都要麻烦人呢?当然不是,请别人帮忙请记住两点:第一,必须是偶尔的,不能太频繁;第二,是对方有能力办到的,不能让别人很为难。

  除了偶尔麻烦一下朋友外,深入关系还有一个关键词是——聊天分享。敞开自己内心柔软的部分,和朋友分享。

  将自己内心柔软脆弱的一部分拿出来与人分享。我们内心真正关心的问题、疑惑和忧虑,比如子女教育问题、对健康的担心、对老人的担心等等,都可以作为和朋友分享的话题,去寻找他们的意见。

  但这里也有一点要注意,分享是好事,但是如果整天牢骚满腹、负能量爆棚,或者只传播八卦,大家也不会喜欢。

  最后,深层次的交往,始于深度地了解对方,启发彼此。

  真正的朋友,不仅要了解对方,还要能启发对方,鼓励对方,做对方的啦啦队队长。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恐惧,尤其是在面临重大挑战和抉择的时候,心里都会对未知充满疑惑和担心。这时候,做朋友的智囊,给TA积极的反馈意见,可以帮助TA克服恐惧。

  患难见真情,是加深友谊的重要契机。

  我们常认为成功只和自己多么努力有关,殊不知,在与别人的交往和关系中,往往蕴藏着更大的潜能。

  无论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当我们身边人的潜能都能为自己所用的话,为什么不请求支援,非得自己一个人996、007把自己榨干呢?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