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考点汇总:师说

  继续为同学总结高中文言文课内词类活用、通假、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考点,望大家先收藏后积累,一课一练。日学一课,月则进尺。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高考考点汇总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 )焉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

  3.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今义

  5.今之众人

  古义:

  今义:

  6.小学而大遗古义:

  古义:

  今义:

  7.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1,师:①名词,老师:②动词,学习:③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动词,从师;⑤名词,军队:⑥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2)吾师( )道也

  (3)吾从而师( )之

  (4)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5)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

  (6)十年春,齐师( )伐我(《曹刿论战》)

  (7)成语“出师 ( )无名”

  2.传:①动词,流传;②动词,传授;③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④动词,传递,传送

  (1)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

  (2)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4)朔气传( )金柝(《木兰诗》)

  四、重点虚词

  其

  1.爱其( )子,择师而教之

  2.其( )闻道也亦先乎吾

  3.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 )皆出于此乎

  5.其( )可怪也欤

  6.传其( )道解其( )惑者也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吾师( )道也

  (2)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

  2.形容词作名词

  (1)小( )学而大( )遗

  (2)是故圣( ))益圣,愚( )益愚

  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 )之

  (2)耻( )学于师

  (3)位卑则足羞( )

  六、文言句式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不拘于时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耻学于师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参考答案

  一、1.[受]通“授”,传授,教授;2.[不]通“否”。

  二、1.[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或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古:固定结构,用来…的;今义,因果连词。3.[从而]古: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因果连词。4.[无]古:不管,无论;今:没有。

  5.[众人]古:普通人,一般人;今:大家,许多人。

  6.[小学]古:两个词,小,小的方面;学,学习。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7.[不必]古:不一定;今:副词,表示情理上不需要。

  三、1.(1)名词,老师;(2)动词,学习;(3)意动用法以…为师;(4)动词,从师;(5)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名词,军队;(7)名词,军队。

  2.(1)动词,流传;(2)动词,传授;(3)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动词,传递,传送。

  四、1.代词,表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2.代词,他,他们;3。代词,表远指,那;4.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语气副词,加强感叹语气;6.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五、1.(1)师:学习;(2)下:居于…下,低于。

  2.(1)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2)圣:圣明的人;愚:愚蠢的人。

  3.(1)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认为…耻辱;(3)羞:以为…羞,感到羞耻。

  六、1.判断句,“…也”,表判断;2.判断句,“…者…也”,表判断;3。被动句,“于”表被动;4.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5.介词结构后置,“贤于弟子”即“于弟子贤”;6介词结构后置,“学于师”即“于师学”;7,省略句,“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