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学院——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留学经验分享

  高冰璇

  20级金融工程

  目前已经收到的offer:

  帝国理工学院——风险管理&金融工程

  纽约大学——金融工程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学

  写在前面

  随着近几年留学热潮的恢复,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将留学作为自己理想的升学去向。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团总支邀请到了20级的高冰璇师姐为大家进行生涯规划——留学方向的经验分享。

  本次经验分享采取问答的形式,以下为采访的问题目录:

  1,师姐是如何确定留学国家、学校和专业目标的呢?

  2,在整个规划过程中,师姐认为哪些时间节点特别关键,需要特别注意呢?

  3. 想问问师姐有没有什么渠道可以了解到目标学校的招生偏好,从而更好的准备实习、科研的方向呢?

  4. 留学申请中,师姐认为是实习经验重要还是科研经验重要呢?

  5. 师姐可以讲讲如何准备留学申请中的面试环节吗?会大概问哪些问题呢?

  6. 考研或者保研可以和留学同时准备吗?

  7. 师姐可以分享一下GRE和托福的学习技巧吗~怎样才能刷到高分呢?

  8. 师姐拿到了纽大、帝国理工等名校的offer,平时做了哪些准备呢?师姐会建议目前在大三阶段的师弟师妹们做哪些有效的努力呢?

  9. 师姐是怎么做出留学的决定的呢?做出这一决定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考量呢?

  留

  学

  经验分享

  接下来就请大家进入到与师姐的对话问答中吧~

  Q

  师姐是如何确定留学国家、学校和专业目标的呢?

  A

  (一)留学国家选择

  我的留学国家选择主要是根据个人偏好和回国认可度确定的,也一定程度考虑了申请时间线。

  个人因素包括了国家留学情况、一年/两年制硕士、申请难度、学校排名等等,综合考虑后我主申美国,英国和新加坡加起来申了两三所。

  在我的申请时间线安排中,由于英港新的申请截止时间和下offer时间要远早于美国,为了尽可能地推后交留位费和做选择的时间,我英新基本是卡最后一波递交,十二月底/一月初投递的申请,截止目前我英新也只有帝国理工出了结果。刚好这时候美国也有一些项目没有出结果,这样就给我留了充足的时间选择和考虑,不用立马交留位费。

  PS:留位费也可以申请extension(延长)的,建议大家尽量申请一下延期,避免经济损失~

  不过如果大家只申英港新,非常不建议大家像我一样拖得很晚,最好赶第一轮就递交申请。留学申请分为rolling和round两种模式,rolling模式多见于英联邦体系国家,没有准确的截止申请日期,学校申请通道开放后,陆陆续续审理收到的申请并给出答复,名额录取满了后,申请通道也会关闭,招满即停。英国很多项目都是rolling制,申得越早位置越多,同样的bg申得越早优势越大,因为我的第一选择是美国,所以才选择拖后我的申请时间。

  没有考虑香港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香港的申请timeline(时间线)结束地很早,而且商科类留位费很高,大约10w+不等,如果申请了港10月我就可能收到offer,而这时候我其他申请基本都没递交,就必须要面对是否交留位费的选择。再加上港校本来就不是我的第一选择,综合考虑后就没有申请。

  (二)学校和专业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我并没有完全分开考虑,而是综合考虑的。一个项目是综合包括了学校、专业、申请bar、地理位置等各个元素。所以我是按项目选择,而不是单纯地看学校和专业。

  学校的选择上我比较在意学校综合排名、商科排名、地理位置,排名大家可以参考qs(世界大学排名)和usnews(美国大学排名)来选择。专业的选择我更倾向于金工/金数、量化/应用/分析类的专业,但出于实际考虑,我也申请了经济学类的专业。

  留学选校非常重要。大家申请数量有限,因为申请每所学校除了送分、申请费的金钱支出,CV简历、PS文书、(面试)都要花费不少精力,(简单算一笔,比如某项目申请费120刀,托福送分25刀、GRE送分35刀、WES(环球教育服务)认证服务费350刀等;如果找了中介服务,无论是按项目计费还是单篇收费,一个项目申请市面价大概4000+不等)。所以在有限的精力下,要尽可能选最适合自己的项目。

  我觉得大家真的要好好思考选校,在申请初期大家可能会焦虑,抱着“有学上就行”/“使劲选bar(门槛)低的冷门专业”/“交给中介一手包办”的心态选校,而没有真正想清楚自己想去什么学校什么项目,我自己在申请过程中就是因为选校比较草率,导致申请季有很多遗憾,血泪的教训哇。

  选校申请,大家会分为彩票、冲刺、匹配、保底四类,如果申请10个项目,一般是按2、3、3、2分配。我比较保守,所以没有申请彩票,不过根据我周围的例子,事实证明留学申请根本没有彩不彩票啦,什么bg(background背景)就已经决定了你能够去什么项目,在招生官眼里看都只有匹不匹配,现在留学的卷已经早早过了让人可以抽中彩票的时候啦。

  关于选校选专业,如果只申一个专业,可以排出这个专业的学校的list(清单),然后逐个按学校排名/专业排名从上往下申请。我综合考虑学校和专业,我心里的优先级考虑是国家>>学校/地理位置>专业。为了保证我申请的所有学校都是我喜欢的,所以我的冲刺、匹配、保底是按照专业bar(门槛)来的,这个在商科申请里很常见,因为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bar(门槛)可能天差地别,而且商科划分边缘没有那么清晰,很多人都会选择混申,对我来说,混申的优点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不同项目中考虑不同的因素(PS:比如在我心里如果a学校>b学校,但是a学校金工bar(门槛)很高,我希望不大,b学校的金工和我更匹配,我就会选b的金工+a的经济学。)我的冲刺+匹配类是金工/分析/量化类的项目,保底类是应用经济学类/经济学类项目。留学的选择非常非常多,导致很多人的选校策略都不一样,也会有人会把保底定成“一般学校+专业bar(门槛)高”的项目,主要是看个人选择。

  Q

  在整个规划过程中,师姐认为哪些时间节点特别关键,需要特别注意呢?

  A

  留学申请是一场长跑,很难说哪个时间节点很重要,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除了完成了基本的标化要求(GPA、托福、GRE),大家还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经历,包括参加竞赛、搞科研、刷实习、做项目等等,卷无止境哇。不同人开始准备留学的时间不一样,完成进度也不一样,对自己的要求更不一样,所以没有办法一概而论。

  不过申请过程中有一些节点不要错过,美国和港新等国家比较多见round模式,大学设置不同段轮次,每个轮次开放和截止日期不同,每个轮次分别在各个时间段内审理收到的申请并给出回复。建议大家都赶第一轮申请,第一轮和第二轮一般相差2个月,第三轮/第四轮不招国际学生了,因为来不及办签证。

  Q

  想问问师姐有没有什么渠道可以了解到目标学校的招生偏好,从而更好的准备实习、科研的方向呢?

  A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不准确,其实要了解的并不是目标学校的招生偏好,而是目标项目的招生偏好,因为同校不同项目bar(门槛)可能非常不同。有的学校会在官网公开该项目学生的一些情况,比如NYU的金工项目23fall(23年秋季入学)标化平均情况是GPA(平均学分绩点)3.88,GRE的quant(数学部分)169,Verbal(语言部分)158.3。不过学校并不会公开全部的选人标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根据项目设置和往年录取情况来了解招生偏好,增大录取概率。大家可以问往届学长学姐或在小红书上/留学公众号看往年录取学生的bg(背景)来提升自己。不过大家在看别人的bg(背景)的时候不要忽略本科院校,尤其在美研申请中,海本/中外合作可以吊打非top陆本,如果是中外合作/海本的话录取bg(背景)参考意义不大。而且在选项目的时候陆本录取率也很重要,这个方面我一开始也忽略了,有的项目虽然bar不高,但陆本可能只要5%,比如有项目中外合作gpa3.3可以录取,但中9的GPA3.9都拒了。申请有时候存在一些玄学/overqualified(资历过高),可能看上去bg(背景)相同的两个人申请有人拒有人录,背后可能有各种因素,大家只能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Q

  留学申请中,师姐认为是实习经验重要还是科研经验重要呢?

  A

  这个需要看申请的项目要求,一般来说,如果是金工金数/分析/统计类等专业,这些实践类/就业向的项目一般会要求申请者有量化实习,实习经验更重要。如果是经济学类的,一般比较看重学术经历和研究经历,尤其是有很多经济学phd(博士)跳板硕,申请这类硕士刷实习并没有什么意义,科研经验更重要。

  Q

  师姐可以讲讲如何准备留学申请中的面试环节吗?会大概问哪些问题呢?

  A

  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面试,我自己参加的所有面试都是机器面,没有参加过真人面,心理压力比较小。不同项目的面试也不一样,有的学校的面试比较简单,只有行为面Behavioral question,主要熟悉自己的经历即可,而且在不断的申请过程中慢慢熟练了就不用准备;比较难的是专业面,会有一些专业问题,这类问题需要提前看大量面经来准备(小红书上有很多往届/同届面经);还有少数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就需要随机应变了。一般都是看面经准备,再进行mock interview(模拟面试),不过总有一些准备之外的问题,这也很正常,不需要心理压力很大,我觉得大部分项目的面试在申请中起作用并不大,主要就是考察一个语言的流利度,基本还是看bg(背景)录取的,大家不用紧张。

  Q

  考研或者保研可以和留学同时准备吗?

  A

  可以同时准备,我周围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同时准备的,直到该投夏令营的时候才下定决心选择了留学。

  对于保研的同学来说,高GPA、竞赛、科研和项目经历都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留学申请中,尤其是在英港新申请中,可以说均分高者得天下。考研的同学可以在考研后投递最后一波英港新,基本都可以赶上第一波美国申请。

  不过考语言和G(GRE)也需要尽早完成的,有些学校并不接受后补交标化成绩。大家也可以早点找好写推荐信的老师/实习mentor(带教),一般会找2-3个推荐人,推荐信需要发到推荐人的邮箱,推荐人填写邮件链接完成推荐,推荐信齐后学校才会开始审理你的申请,需要跟老师提前沟通好。

  Q

  师姐可以分享一下GRE和托福的学习技巧吗~怎样才能刷到高分呢?

  A

  我认为英语学习实在没有什么技巧,只能说有一些学习方法,托福/雅思/GRE尤其不像国内应试,如果要拿到高分还是需要真正的实力哇!即便有大量的时间和练习,可能也很难补齐之前的差距,伤伤嘟!

  不过还是有很多技巧可以帮助快速出分,网上有很多大佬的分享,大家可以参考。我觉得我以下的建议主要是对于像我这样英语基础一般的,大佬可以直接刷题上考场。我建议大家考语言考试千万不要拖延,尽量速战速决,就给自己两三个月的时间半脱产,不太建议全脱产,半脱产可以让自己有种紧迫感,我自己是在学期内和实习期内完成的托福和GRE考试,根据实际经验和周围的情况,越拖并不会分数越高,持久战只会消磨心态,尤其是对于GRE,还会导致之前背的单词和错题遗忘。

  托福主要是靠背单词和刷题,保持题感,建议每天都要完成阅读/听力训练,尽量保证阅读和听力高分,在考前两周大量计时练习口语和写作。

  GRE逻辑考试,我认为相比于托福雅思语言考试还是有很多学习方法,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张巍老师GRE”这个公众号,免费领学习资料,参加一些背单词、刷题营。建议大家先练习quant数学部分,进行大量的刷题,再着重练一下170难题,基本就没问题了。verbal语言部分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单词一定要背熟,尽量一看就能够反应出来意思,可以边刷填空边背单词,这样也可以感受单词的应用场景。我自己的感受确实是单词背的遍数越多分数越高,我自己背了6遍才达到325+,如果要考到330+感觉至少得滚个10遍。每天可以按1:3背单词,比如背300个,复习900个,我建议大家用专门的GRE词书/APP背,因为专门准备GRE考试的词书只会展示考试会用到的意思,不建议用普通app上的词书背,因为不需要掌握这个单词全部的意思,而且一般词书按照字典意思解释并不是GRE考试中常用的意思。APP我推荐“考满分GRE3000词”,词书可以背张巍公众号领取的词书,为了解决填空,也可以专门背整理的六选二词库,我考前过了五遍,感觉确实可以显著提高做题正确率。阅读建议大家还是上一下网课/看教辅学习,网上比较火的就是吴克亮和闫晨晨两派学习方法,我学习的是闫晨晨的双线阅读法,推荐大家看《解密GRE逻辑线——双线阅读法》,每一篇机经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做GRE阅读真的不是靠感觉和翻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强推!写作部分对于普通学校商科申请不起作用,可以看一下路莎的网课,达到3.5即可。

  Q

  师姐拿到了纽大、帝国理工等名校的offer,平时做了哪些准备呢?师姐会建议目前在大三阶段的师弟师妹们做哪些有效的努力呢?

  A

  在留学申请开始前的准备包括提升硬背景和软背景。硬背景是指院校背景,三维GPA、托福/雅思、GRE,大部分学校直接用我们学校的均分即可,可以多刷一点给分高的课。美国的项目要求高一些,有的美国学校要求WES(环球教育服务)成绩认证计算绩点,WES在算成绩的时候会把思政类、体育类、水课等权重基本降低,计算出一个新的绩点,我在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也提交了这个绩点。而且很多项目会要求填数学类课程(线代、高数、统计学),专业课(宏经、微经、计量),计算机类课(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分数。所以也不能一味只靠刷水课来提高均分。语言和G(GRE)可以刷高一点,但我个人在申请中感觉作用不大,除非能考到接近满分的成绩才算是亮点(因为疫情后开放线上考,现在有很多保分代考,含金量已经显著降低),一般过线即可(托福100/雅思7/GRE320),GRE的quant(数学部分)最好考满分,但不是所有项目都要求GRE,大三同学可以飞速考一个标化成绩,尽可能提高一下软背景。

  软背景包括科研、实习、竞赛、项目经历。软背景除了提升CV(简历),也是PS(文书)的主要内容支撑,在PS文书中展开自己的软背景。大家可以完成自己的科研论文,并投一些外国会议,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有利于申请学术类的项目。可以利用假期刷实习,去金融机构或大厂做一些不同的实习丰富背景,比如申数学/量化要求高的专业,最好有一段量化实习;如果申请经济类的专业,可以做行研的实习。竞赛建议大家参加一下数学建模比赛,性价比很高,可以将建模比赛作为一个项目写在简历和文书里,体现一下量化能力。国创市创项目/课堂作业/竞赛/实习都可以作为项目经历写在文书里,大家可以好好提取、利用一下自己大学前三年的做过的项目经历,不用觉得没有获奖没有立项就没有作用了。

  PS:因为海本/中外合办申请优势巨大,如果大家申请美研,有机会的话建议去国外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换,尽量将交换学期的gpa(绩点)刷到满绩,可以秒杀同bg(背景)的纯陆本,我以前因为疫情没有机会线下交换,这是我非常可惜的一点。

  Q

  师姐是怎么做出留学的决定的呢?做出这一决定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考量呢?

  A

  我是以前就有过留学的想法,到大学才付诸行动。我综合考虑了国内和留学的情况,之前疫情下我也一直在准备保研,卷了一些加分,我算是准备留学很晚的那波人,也经历了一些思想斗争。基于我自己对专业和院校的偏好,我觉得在国内没有办法读到我自己心仪的研究生,但是如果出国的话选择就会相对来说更多,我可以选择国家、学校和专业,也可以利用读研期间在国外玩一玩。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考量,关于未来规划和职业发展,我和实习mentor(带教)和行业中人沟通过,最后才确定了留学的院校/专业选择。我建议大家可以多和往届留学生、行业中人、有经验的人交流一下,了解一下你以后想从事的专业有什么用的学历背景要求。个人偏好不同选择也大不相同,比如如果目标是读完就回国,就尽量选择排名和认可度高的学校;如果目标是移民或者在国外就业,就选择就业更容易的项目;如果目标是读博士,就尽量选择phd(博士)跳板硕或学术给力的项目。

  留学申请本质上就是考验信息差,即便我在这篇推送提到了很多,我认为还只是涵盖了我经验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经验也是我自己在申请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希望大家可以多问一下往届师兄师姐,去网上看一些经验贴,参考一下周围人的bg(背景)是最可靠的,因为网上有一些可能是中介发的假信息,我主要参考了23fall(23年秋季入学)的情况,法大留学的学长学姐很少,我参考更多的是凉菜一毛和中游985的朋友,我实际感受是我们和这些学校的同学申请是基本没有任何区别的,不像保研的时候985/凉菜一毛的同学更有优势。大家也可以去小红书上看一看自己想去的项目往年的录取bg(背景),不过随着留学人数暴涨,留学申请bar(门槛)一路水涨船高,别人成功的经验也只能做借鉴,来尽量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写在最后

  留学申请需要耐心、细心和信心,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祝愿同学们早日斩获心仪院校的offer,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

  文字 | 高冰璇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