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奋斗者”家庭的孩子的四条建议

  梁启超,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对于子女的教育尤其成功,做到了古今罕见的“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清光绪年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这个时代充满了变革和动荡。

  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一,是改良运动的积极推动者。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济世救国,中年时更是在海外四处奔走,可工作再忙,他也不曾放弃对孩子的培养。

  《梁启超家书》中,一共收录了400多封家信,都是他挤出时间写给孩子们的。长女梁思顺曾劝梁启超:父亲,您工作太忙,可以多隔些时日再来信。可他却立马回信:万万不可。

  “万万不可”这就是我们对待子女教育的非常正确的态度。

  昨天,爱人家的外甥女,找到我说:朱老师(非常好,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大家都叫我朱老师,很是受用,嘻嘻),我们拼命工作赚钱,结果这熊孩子天天上学混日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样的现象现在是很普遍的,每一个家长都很头痛。软的硬的都用了,几乎没有啥效果。怎么办?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讲到: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钱可以慢慢赚,可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机会。

  多多陪伴,亲力亲为,孩子才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答卷。

  “钱可以慢慢赚,可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机会”,理念是没有错的。但在现在这个现实社会,“赚钱”是很不容易,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行的。

  我是做高考志愿填报的,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孩子。做了20多年志愿填报,服务了近万个家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成绩好的,家长都是“奋斗者”,虽然没有做详细的统计。

  不是所有的“奋斗者”,孩子就有出息。但所有“家长躺平”的,孩子一定是没有出息的。

  孩子不努力,混天玩闹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一个孩子是否有出息,一定首先需要家长“行动起来”,不抱怨,不懈怠,奋斗起来,起到“表率”作用,才能从根上解决孩子的认知问题。

  所以现在和我谈孩子的事情,首先需要我对家长“认可”,家长就是“混不吝,躺平”的,对不起,这样家庭的孩子问题是我无法解决的。

  我对“奋斗者”说,只要你在奋斗,孩子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基础。

  对于“奋斗者”家庭的孩子,我是这样给出建议的。

  一、要给孩子灌输“正能量”。

  看梁启超家书,400多封,里面没有谈到任何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没有消极。家长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往往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直接影响到孩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用“正能量”的心态对待社会阴暗面,从而引领孩子有正确的认知。我们少讲“不容易”,要讲我们付出之后得到的收获和体会,要让孩子感受到“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我们在给孩子灌输“正能量”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有“贵贱”思维。梁启超说:关于职业,无分高低贵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正事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即可。他说:“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

  二、德行第一,成绩第二。

  在书中,梁启超提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梁启超的二女儿梁思庄,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难过。梁启超得知后,不仅没有责备,反而写信安慰道:“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

  在他看来,教育的顺序,人品德行应在首位,其次才是成绩。

  正如他对孩子们说的:“我们为学的根本,首先是要学做人。成绩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你人生的一段历练而已。”

  可现实中,总有许多父母把学习技能、知识、艺术放在首位。

  固然,成绩是很重要的,但孩子的品行是更为重要。我在做志愿填报指导时,一定是需要学生参与的,抄志愿的活,我必须让学生亲自来做,是不允许他们做“甩手掌柜”的。

  参与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时),往往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式,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样的话“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行了”挂在嘴边。

  往往家长只盯着分数,道德上疏于管教,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例子太多,太深刻了。)

  三、家长一定要自律在先。

  我们经常见过这样场景:母亲在客厅打麻将,然后质问一旁玩耍的孩子,为什么不去写作业;父亲看到孩子玩手机游戏,气得把他打了一顿,自己却拿起手机玩了起来……。

  现在,我特别反感,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爸爸妈妈,手机不离手,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刷视频。我就对他们说,这样你的孩子能好吗?

  要想孩子自律,家长必须要做在前面。家长的威望,不是“我是你爹”喊出来的,而是你的行为做出来的。

  四、习惯是训练出来的。

  我们很多家里都养过宠物狗。我们对宠物狗都很有“爱”,也都想“宠物狗”有一些“耀人”技能。但现实中,发现我们“喊叫”的结果只是让狗“到合适的地方撒尿”,“不让叫就不叫”而已。

  但我们发现有一些狗狗,具备一些技能,类似“警犬”和“杂技团狗狗”一样。怎么实现的额,就是“训练”。

  我们对狗狗的训练,是很耐心的,没有一个是“急于求成”的,一手拿“鞭子”,一手拿“糖果”。

  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难道不如对狗狗更爱吗?难道比训练狗狗更难吗?

  习惯是训练出来,训练最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