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恋爱暴力下的女性的自卑心态

  理性情绪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恋爱暴力下的女性的自卑心态

  作者:霍妮心理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1981年,美国学者Makepeace首次关注到恋爱暴力现象,他发现20%的人在恋爱过程中至少经历了1次恋爱暴力。

  世界卫生组织对恋爱暴力的定义是,在恋爱关系中,一方针对另一方的任何蓄意的言语、身体、心理以及性的攻击和伤害。具体包括躯体暴力、性暴力、情感暴力和精神暴力等。

  根据研究调查发现,大学生恋爱比例高达80%,其中约有70%曾遭遇过恋爱暴力。

  在大学生所遭受的恋爱暴力中,有50%以上精神暴力,33%躯体暴力,3%以上性暴力。

  这些恋爱暴力对女大学生的危害尤其巨大。

  一方面,由于女性天然的体能弱势,恋爱暴力给女大学生带来生理伤害的几率更高。

  轻则身体疼痛、淤青、肿胀,重则身体功能受损、日常行动受限,甚至面临被HIV或其他高危传染性疾病感染的风险。

  另一方面,比这些生理伤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女性独特的性格心理特点,恋爱暴力给女大学生带来心理伤害的可能性更高、伤害程度更深。

  伤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久,甚至可能持续终生。

  遭受恋爱暴力的女大学生往往出现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长期精神压抑、郁郁寡欢,被自责、内疚、罪恶感、无助感、无价值感等情绪包围。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否定自己、厌恶自己,自暴自弃、自罚自虐、心灰意懒……

  这种恋爱暴力下的自卑心理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纾解改善,长此以往,则极可能导致女大学生罹患精神抑郁,或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据调查,经历恋爱暴力的受害者发生创伤性应激反应的比例是未受暴力者的3.85倍,遭受的恋爱暴力越多,创伤后应激症状越重。

  而其中更有甚者,甚至可能演变为如北大包丽案般危及生命的极端事件,已有研究显示,遭受过恋爱暴力者的自杀风险显著高于未受暴力者。

  可见,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其后果已绝非危言耸听,改善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不仅必须,而且紧要。

  一、相关概念界定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生活中所有不完美或不完美的情感,包括生理、心理或社会障碍,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障碍。

  自卑心理是人类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感体验,也是大学生群体常见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人们可以通过追求优越来克服自卑心理,以获得心理补偿。

  恋爱暴力

  王向贤指出,恋爱暴力是恋人们在恋爱期间发生的各种形式的躯体、心理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等。

  何影对恋爱暴力的定义为,恋爱关系中的一方威胁、意图实施或实施躯体、性暴力或情感虐待,故意使其痛苦或受到伤害的行为。

  王效广认为恋爱暴力是,处于恋爱关系而未结婚的伴侣在恋爱期间的暴力行为,是恋爱中的一方故意利用力量、言辞或其他方式对他方进行躯体、性、精神方面的伤害和虐待。

  上述学者的定义都强调了这样几个共同点:

  第一,恋爱暴力是暴力行为的一种;第二,其发生时段在恋爱关系存续期间;第三,其指向目标为恋爱对象;第四,其伤害覆盖躯体、言语、精神、性等方面。

  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对恋爱暴力的定义,即恋爱暴力是指在恋爱关系中,一方针对另一方的任何蓄意的言语、躯体、心理以及性的攻击和伤害。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恋爱暴力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即躯体暴力、情感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

  躯体暴力是指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受伤、受痛苦或残障的暴力行为。

  精神暴力也称煤气灯效应或软暴力,是通过辱骂、贬低、恐吓、威胁等方式,直接影响受暴者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允许对方和外界接触,强迫做不愿意的事情等手段进行精神折磨。

  精神暴力的施暴者通常使用“引诱”和“掌控”两种手段来实施暴力。

  情感暴力多指冷暴力,是一方通过冷漠、无视、不关心等行为,致使伴侣受到伤害,情感暴力施暴者并非以伤害伴侣身体为目的。

  其损伤后果也并非表现在身体上的伤害或生命的丧失,是对伴侣的无视引而发或已引发的负面影响,有意识地采取一种非常态度、行为对伴侣造成刺激、伤害等一种无形损害。

  主要有无言的惩罚、暂缓冲突、拒绝交流、讽刺漠视和脱离冲突情境等形式。

  性暴力是指违背对方心意,而进行任何性接触或性迫害,强迫或威胁伴侣发生性行为等。

  研究主要针对情感暴力、精神暴力和部分程度较轻的躯体暴力。

  理性情绪治疗

  理性情绪治疗是最具社会工作特点的一种治疗模式,也是个案社会工作主要治疗模式之一。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60年代创立一种心理治疗体系。

  他认为人有其固有本性,人的先天倾向中有积极的取向,也有消极的本性,即个体存在两个层面的信念,一个是理性信念,一个是非理性信念。

  在理性情绪理论中非理性信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非理性信念指个人仅仅凭借某种直觉或者情绪进行反应。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是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的。

  情绪问题起源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常常以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行为作为生活的准则,有谴责自己、他人及周围事物的强烈倾向。

  研究尝试运用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在个案工作实务过程中,帮助恋爱暴力下的女大学生识别其对于亲密关系存在的偏颇认知,以及对于自身存在的过度怀疑和否定等非理性信念。

  通过调整非理性信念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重新构建理性认知,改善自卑心理,以促进其重拾自信,用积极的充满希望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理性情绪治疗的结论、反思与建议

  (一)恋爱暴力下女大学自卑心理理性情绪治疗的结论

  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是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理改善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恋爱暴力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配合、共同行动。

  其治理主体,包括各级省市妇联组织、公安检查组织、学联组织、共青团组织、大学学校管理部门等等多个组织和部门。

  而事实上,这些不同的组织与部门,在大学生恋爱暴力治理过程中,却多处于缺位状态。

  只有当极其严重的恋爱暴力事件发生,才会进行事后的补救性干预,而鲜少在事前开展积极的预防性干预。

  这一方面与上述治理主体所承担的其他职责繁多无暇顾及有关,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基于对大学生群体一般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判断。

  而当然地认为大学生群体遭受暴力的可能会较低,因而往往将暴力防治的焦点投注于更弱势的群体,如农村妇女、留守儿童等等。

  而这就造成了防治大学恋爱暴力的有关政策出台的迟缓,法律保护与援助的匮乏,以及校园两性教育、恋爱教育的不足,从而使得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不断增加。

  其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甚至伴随终生,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恰好是补足大学生恋爱暴力治理主体缺位短板、降低女大学生恋爱暴力下自卑心理的一个较优选项。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大众生活无处遁形,牵涉到女大学生的恋爱暴力伤害问题登上网络时,文化舆论的极端评价,往往藉由“荡妇羞耻”“非完美受害者”等等指责。

  给遭受恋爱暴力的女大学生不断带来伤害,这种文化舆论失范、监管不力、控制不当等都使遭受恋爱暴力的女大学生雪上加霜。

  因此也都尤其需要社会工作入场,去改变舆论恶相,弥补服务项目和实务探索匮乏的尴尬局面;需要社会工作承担政策提供者的责任。

  积极倡导相关部门对具有自卑心理的女大学生弱势群体保护以及问题解决,推动社会真正重视两性教育,在法律平等、人格尊重与人性关怀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积极的婚恋价值观。

  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实际上具有显著“隐私性”,恋爱暴力下自卑心理的隐私性既阻止了此类问题走进公众视野。

  很大程度上纵容其频繁发生,又在化解和缓和层面受制于诸多限制性因素。

  社会工作职业专业伦理中的保密原则为女大学生提供了保护隐私的可能,尊重和维护了女大学生的基本权益。

  社会工作的同理心、个别化,平等、尊重、接纳的专业价值和三大方法更易深层次剖析问题。

  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性和积极性,更具人性化的治理和预防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技巧契合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个体需求,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技巧化解自卑心理问题并发掘新问题。

  社工和案主之间充分考虑现实情境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行动对自卑心理作出能动反应,双向互动有效解决自卑心理问题。

  因此,社会工作的补充性辅助作用和专业价值、理念模式、方法技巧及人才组织优势在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理改善中充分彰显。

  而在这种自卑心理改善积极婚恋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理性情绪治疗法较之其他社会工作具体方法,显然更有独特优势。

  (二)运用理性情绪治疗能深度解析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

  理性情绪疗法可以深度解析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成因。

  本服务中,一方面在原生家庭父母对其情感忽视、并身处恋爱暴力下,使女大学生对“没用”“胖”“丑”“蠢”等评价,全部认同接受。

  并移植和代入到对自己的看法与判断中,从而使其对自身的认知越来越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也越来越明显失真。

  对自身的偏差认知和偏颇评价形成了错误的底层逻辑,基于这种错误的底层逻辑,最终形成了“没人会爱我”的非理性信念,从而导致了其自我放弃的态度与行为。

  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自伤自毁的倾向。

  另一方面自幼对原生家庭情感忽视的体验和对其恋爱暴力的切身感受,得出了“我不值得爱”的结论,忽略了其体验和这个结论间的非绝对关联性。

  形成了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化的非理性认知,导致将外部问题归因于己,从而产生深深的自卑,并在自卑下,将自己与世界隔绝开来。

  再一方面常年处于严重自卑心理状态之下,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极度缺爱,未体会到关心和爱护,感叹命运的不公平,生活失去信心。

  “没爱最可悲”的糟糕至极的极端思维不断加深自卑,自卑心理又不断影响判断事物的认知。

  通过运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特别是其核心理论ABC理论,来对恋爱暴力下女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进行解析。

  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女大学生,实现真正的共情,从而更好为案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达到预期服务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