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抑郁休学,彭旭医生的3个医嘱:别怕、别急、别内耗

  学生抑郁休学,彭旭医生的3个医嘱:别怕、别急、别内耗

  作者:安忻睡眠门诊

  中高考结束之后,很多孩子踏上了新的人生旅途。

  但也有很多孩子因为抑郁症休学,好像人生被按下了暂停键。

  大家好,我是彭旭医生,今天给这些孩子和家庭3个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不要怕自己的学习成绩会落下。

  不要怕自己会赶不上同龄人。

  不要怕当你倾诉的时候不被理解。

  有的孩子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不要怕?这些东西都是当前最现实的问题呀。

  作为医生我看到的是,比起躯体疾病,患抑郁症的孩子和家庭,似乎更担忧这些所谓的“现实”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骨折做了手术,往往社会、学校、孩子本人都不会过分担忧。

  因为都明确知道孩子的身体受到了损伤,经历了煎熬的痛苦,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休养;

  社会和学校、老师和同学也会理解骨折带来的种种难处,予以关爱和方便;

  家长在心疼照顾之余,并不会过分担心,因为知道伤口终会痊愈,康复后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

  可是抑郁不同,很多人看不见摸不着他的痛苦,自然难以理解,出现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一方面,社会需要更多专业的正确的科普,让大家像理解身体的疾病一样理解抑郁症。

  另一方面,孩子和家庭需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你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不要怕,你只是需要停下来治疗疾病而已。

  经过规范的治疗和家庭的配合,绝大部分孩子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从人生尺度上来看,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患有疾病,所以别怕。

  用药两周了,没效果,感觉很着急。

  看到病友都康复了,自己还没有好转,感觉很慌乱。

  网上说吃药最少半年,已经吃了半年了,怎么医生还没让我停药?

  我想告诉这些孩子和家庭,别着急。

  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和所有人都不同,你的用药效果完全是个体化的,你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也都和他人不同。

  虽然有一般的药理规律,虽然疾病有它客观发展的规律,但规律不能穷尽所有个体的可能性,不能完全解释治疗中出现的所有情况。

  着急可能会增添焦虑,焦虑会促成家庭矛盾的发生。

  抑郁症康复需要一个尽可能稳定的心理支持环境,也需要患者本人借助治疗尽可能保持平稳的心境,所以别急。

  很多孩子被诊断抑郁症之后,家庭容易陷入内耗。

  父母双方互相指责,认为是对方造成了孩子的疾病,认为对方的疏忽造成了疾病的发展。

  又或者会不经意间消耗自己,去想:为什么我的命运这么坎坷?为什么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症?

  这些行为和想法,不仅对孩子的病情没有任何帮助,反倒会造成家庭环境的混乱,更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我的建议是,别内耗,往前看。“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但你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未来。

  实际上从照护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家庭也可以得到很多成长:

找到与家人更好的沟通模式学会面对应激事件怎样去调整身心状态、稳定情绪学会识别抑郁、识别情绪的变化,更能理解他人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不要把孩子的抑郁症当成一种苦难,把它当成让家庭停下来,整理沟通模式、整理负面情绪、整理家庭分工的一个契机。

  就像我们需要大扫除、做家务,让屋子整整齐齐一样,我们也需要让整个家庭心理的“屋子”明亮干净。

  希望每个抑郁休学的孩子和家庭,都别怕、别急、别内耗,尽快走上康复之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