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省一才降20分还有前途吗

  眼下,自主招生进入简章发布密集期,从目前已发布简章的高校来看,有两点非常大的变化:

  广大竞赛党炸毛了。辛辛苦苦拼三年,降分成为鸡肋?有的教练也开始迟疑,省一才能降分,学科竞赛还有前途吗?一时间,悲观情绪弥漫,针对近期各位考生家长、学校老师关心的问题,撰写此文,希望为大家拨开迷雾,还学科竞赛一个清白的身份。

  截至3月20日下午,已经发布简章的15所高校中,除了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未对学科竞赛提出明确要求外,其他13所高校,毫无例外均提出“最低竞赛省一”这个报考条件。

  当武汉大学第一个发布简章,注明“竞赛省一”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一点疑惑的,武大虽好,但还没有傲娇到非省一不可吧?当接下来××农大、××师大也纷纷喊出“竞赛省一”口号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你们确定不是来凑热闹的么?

  很多考生的第一反应是:省二、省三,是不是没戏了?

  其实,考生们大可不必惊慌过度,根据以往经验,很多高校的报名条件,都会存在“虚高”的行为,明明简章中写明了“省一”,但实际上省二省三也有可能过初审!

  

 

  以2018年为例,通过自主招生初审的约16万人(含领军博雅),而每年省一及以上奖项,总共约8700余人;省一、省二、省三加在一起,大概4万-5万人!这意味着,省一奖项在所有自主招生初审里,仅占5%左右;这也意味着,大多数通过初审的考生,甚至连省二、省三都没有!

  当前,已公布简章的自主招生高校,平均录取计划数减少约43%;即使通过初审的人数大幅缩减,也仍然远远超过省一人数,甚至要高于省二省三人数。

  当然,省二、省三奖项的优势只是相对那些没有奖项的学生而已,至于通过初审后能否最终获得降分,那就得看学生的真本事了。

  “学科竞赛,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一些竞赛党群里,听到如此悲壮的声音。含辛茹苦拼三年,最后却只有20分降分,竞赛还值不值得投入?

  这样的危机并不是第一次。在并不遥远的2011年,学科竞赛同样遭遇过一次非常大的危机。

  此前,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便具有保送生资格(主要去向为清、北、复、交、浙、中科大等),并可额外获得10-20分高考加分;根据2011年教育部政策规定,从2014年起,五大学科竞赛省一不再具有保送生资格、不再额外加分,只有获得决赛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才可以保送。这意味着,通过竞赛保送的名额被缩减至260人左右,保送通道极大收缩。

  当时的政策对很多中学、很多考生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中学对于竞赛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学校认为竞赛成为“鸡肋”,对其投入力度大幅削减;也有的学校一如既往坚持,甚至加大对竞赛投入。

  数年之后,分水岭出现了。当初削减竞赛投入的中学,与同类级别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走向没落。最典型的便是被称为“湖南四大名校”的某中学,该中学曾在国际奥赛领域熠熠生辉,而近几年影响力持续走低,与省内其他名校相比,掉队了。

  

 

  另一类在竞赛领域坚持不懈的中学,终究获得回报,甚至成为国内知名中学。典型案例便是济南历城二中,近几年,历城二中在清北升学率、五大学科竞赛获奖方面一直在扶摇直上,与传统省内名校——山东省实验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反映在生源质量方面:2013年,历城二中与山东省实验学校中考录取分数线差距达到23分,而最近两年一直稳定在几分之内。

  2018-2019学年,历城二中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一奖项的达到41人,全国排名第65位。

  

 

  如历城二中等中学的崛起,源于清北等名校选拔规则的调整,从原来的保送+裸分统考变为自主选拔为主,如清华北大新增的领军博雅综合评价招生。2018年,清华北大各类降分人数,达到了6481人(如上图)!

  眼下的学科竞赛,又一次到了历史选择的时候。这一次,学科竞赛,会不会仍然像2011年那样,危中孕机?

  答案是肯定的。

  机遇来源于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新高考改革。根据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高考正在全面推进,自浙江、上海试点启动以来,2019年,新高考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关头。

  而这次改革的关键词,便是12个字:

  这直接带来了考核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即,由唯分数论,向“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转变。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唯分数论模式是高考分数决定一切,自主招生降分其实是唯分数论的一种延伸;综合评价是多元录取,高考成绩约占60%,另外40%由高中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学科特长、批判思维、创新潜质等共同构成。

  尽管综合评价招生目前仍在部分省份试点推进,但改革的步伐已经润物细无声。截至3月20日,目前已发布综评招生简章的高校,招生名额并没有受到自主招生政策的影响而缩减,甚至呈现扩招趋势。

  

 

  在部分新高考(如浙江)省份,一些名校的综合评价已成为招生主流,不仅录取名额远超自主招生,甚至平均录取数是统招录取数的20倍以上(如上图)。

  而综合评价在选拔考生时,竞赛生同样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例如,在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

  因为,无论在何种评价体系中:

  竞赛生是所有考生中,勤奋度最高、含金量最高、智商最高的一类群体,它的稀缺性价值一直存在!

  当名校对优秀学生的认可和需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需求总会找到适当的出口释放。当下的形势和当年不同的是,现阶段高校的需求出口其实很容易找到,那就是即将全面而来的“综合评价“招生,而非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5%范围内甚至进一步缩减。在综合评价的考核体系中,学科特长仍然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仍然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关于竞赛党需要付出怎样的汗水、具有怎样的天赋、做到怎样的坚持,不再赘述。上天从来不会辜负聪明、勤奋的人,而竞赛,从来都是少数人的游戏。当你真正发自内心热爱,而不是抱着功利、投机之心对待竞赛时,天赋和汗水又何曾被辜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