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民族文化底蕴及民族精神内涵

  “群龙劈波斩恶浪,万众云集撼人魂。”龙舟竞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民族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精神内涵是构成龙舟运动的主要要素。独特的文化魅力,使龙舟运动经久不衰,乃至推广到世界各地,构建了灿烂辉煌的龙舟文化。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木浆,说明了大约在7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独木舟这一类的原始船了。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在能使用铁器之后,为了交通、为了在江河湖海中捕鱼求生,发明创造了舟,可以说人类最早造舟的动因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和交通的需要。

  随着人类原始部落的产生,舟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和交通的需要了,其中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舟用作战争的工具。古代战争除了陆地之战就是水上之争。漫长的人类发展进程,原始部落之间以及奴隶社会国家之间,为了土地、权益而产生了战争,关键环节是舟的速度和质量,就自然涉及舟的制造技术。人们在原始竞渡和争战竞渡的基础上发展了节日竞渡。

  在湘北、鄂南、赣西北等地,龙舟被作为巫人占卜的祭器,用肩扛着到乡间串游,驱除瘟气。祭祀的主要目的是驱灾祈福,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从竞渡中体会到了“水戏”的乐趣,便加以总结,在节日开展竞渡活动,体现原始竞争的乐趣,展示群体合作的力量和结果,并与神秘宗教文化、神话、民俗结合,体现人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更隐隐体味到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需要的某种精神,与人们的道德情操、宗教信仰、赏心悦目关系甚大。

  几乎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包含着五光十色的神话和传说。龙舟竞渡的起源,各地、各民族有着许多神话传说,主要有纪念夏禹、纪念越王勾践、纪念吴王夫差的老臣伍子胥、纪念苗民保公等。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最为广泛。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人们把屈原当做水神来敬;屈原本为王族,生前又任过楚国左徒、三阊大夫,其身份与诸侯平等,宋元丰间又被封为“清烈公”,居五等爵位之首,故秭归父老用公侯的礼仪祭祀他。祭祀屈公,分为民祭和公(官)祭。

  民祭在端午节龙舟下水前、安装龙头时,要杀猪宰鸡,临水以毛血祭屈原在水之灵;开赛前要游江招魂,抛粽子于江中以慰屈公。而赛龙舟时,所有划手齐唱《招魂曲》,岸边观者齐声和之。《招魂曲·龙船调》词为:“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东方,东方有魔鬼高数丈,你到那里必受伤。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西方,西方有流沙千万里,流沙滚滚人遭殃。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南方,南方有大蛇和大蟒,虎豹豺狼把人伤。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北方,北方有冰雪盖大地,草木不生玩物丧。三闾大夫听我讲,你要安安然然回故乡,故乡百姓敬重你,永远伴你渡时光。”公(官)祭由官方主持、百姓参与,往往气氛肃穆、祭坛神圣、程序合理、祭品丰盛、场面壮观、震撼人心,非太平盛世不能行。“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龙舟精神更日益被大众接受。(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