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躺平其实这样培养孩子更有竞争力

  有一句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意思是比喻人的追求与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在教育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教育本就是个性化的,让学生通过学习发掘自己的潜力,在失败中不断反思、提升、进步。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教育的意义,就是去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如鱼得水,大放异彩。

  01

  教育不需要同一个模板

  在家长圈,经常会听到家长在聊孩子的问题,他们是这样说的:“我家孩子没什么爱好,学习也不好,就是普通人,不知道以后可以干点什么?能养活自己就知足了。”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看别人家孩子的时候都是——精通计算机、擅长多种乐器、书法、武术,再看自己家孩子的时候哪哪都不顺眼。

  根本原因在于,别人家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独特性,比同龄人优秀就说明这名学生的生活中有一部分是没有按照同一个教育模板进行的,换句话说他的教育模式中有一部分是因材施教的。自己的价值被发掘出来了,这是别人家孩子优秀的原因之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能够传承至今,自然有着特别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为它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从学生本身出发,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在学校中,一个班级里一定是有成绩好的,有劳动好的,也有兴趣爱好多的,而不是统一模板,大家都一个样子。

  曾有教育专家在班级中让学生各展其长,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位专家让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帮自己管理班级,让总是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组织室外劳动,室内清洁。

  将权力下放给合适的学生,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也得到了锻炼,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

  其实,只要是学生,都有长处。细心的学生去管理物品,情商高、口才好的学生去管理纪律,成绩好的学生去帮助其他同学等,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学生所长。

  02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标准

  一档国产纪录片中,记录了一对海归精英父母的教育故事。父母都是人中龙凤,格外优秀,儿子成绩却不好。身边的人都选择通过各种补习班、兴趣爱好班来让孩子变得优秀,但这对父母反其道而行。

  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使命,他的人生有属于自己的路。父母要做的是规避短板,最大限度帮助孩子发挥长处。”

  所以,当他们发现儿子成绩不好,但在编程、剪辑方面有天赋时,选择无条件支持他。于是,按照自己想法发展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学校里的“电脑专家”,业余时间还开设了自媒体账号,成为了一名博主。

  教育是一个让学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并为之努力的过程。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也唯有热爱,才能催人奋进。每个人要走的路都是不一样的,但无论走哪一条路,找到自己努力的热情,保持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03

  这样培养孩子,更有竞争力

  了解了教育的底层逻辑,就知道如何从因材施教的角度与孩子相处。首先要清楚,如果孩子对一个事物感兴趣,我们要允许孩子尝试而不是遏制。

  心理学家曾说:“人类是以不断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不允许孩子试错,意味着我们正在谋杀孩子们的生命力。”

  孩子学习的过程始终都是按照“兴趣—尝试—错误—纠正”的过程循环往复的。因为他们在慢慢长大,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错误的发生。

  大人们总是想在出现错误时挡在孩子前面,可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会产生依赖。替孩子解决的问题越多,孩子能力越差。犯错、失败就是不断强化认识、收获成长的过程,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

  其次,要帮助孩子选择。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事物都可能是孩子感兴趣的,作为老师、家长要帮助孩子去选择。帮助他们找到一件真正喜爱的事,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在教育的时候不妨多让他尝试,多去试错,正确地选择和引导,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他热衷的东西,也更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将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