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数学学习方法的事情

  开篇想跟大家聊一聊数学学习的事情。在里面我不会写太多学术性的东西,或者我会尽可能用简单的语言做一些表述,方便您理解。

  之所以先从数学这门学科入手,主要原因是我自己是一位理工男,尽管最后博士研究的专业是生物学,但是我从小对于数学的学习就有浓厚兴趣。作为一位从山东高考拼杀出来的人,中高考数学成绩都是145分+,还从事了十年教育行业,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数学学习尽管是从小开始,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数学研究的是什么?对于小初高来说,我们看到的数学主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数字与图形。我更认为数学研究的是规律,是表面看不到的东西,所谓抽象思维的培养,数学学科是不二选择。

  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数学有什么用?我和很多学生聊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将来生活中不会用到专业的数学知识,甚至现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替代很多常规知识的运用。但是,我认为数学培养的最可贵的是理性思维,这也是理科生和文科生思考问题方式的根本区别。在数学学习中,还有一个对我个人影响很大的点,就是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心态调整,如何做“判断”,如何做“取舍”。这个话题展开比较大,有机会再和大家聊。

  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谈一谈。目前很多家长对于数学学习有误区,争论比较多的就是奥数。奥数到底有没有用,要不要学,怎么学,各派都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需要跟各位纠正一个概念,动脑筋并不等于奥数,不要感觉题目有些难需要动脑子就是奥数。其实,通过你的思考,你所学的知识对于你解决这些问题是足够的,奥数只不过是给你提炼出了更加快速便捷的思维模式,它并不能替代思考本身。

  数学学科的学习讲究“悟性”,悟性从哪里来,就是在于你不断动脑去逼近问题的答案。对于目前的孩子来说,由于获得各种答案的渠道太容易,反而在动脑筋方面远不如之前。奥数其实更加强调动完脑之后的再归纳总结,从变中找到不变,找到规律。所以说,如果这位奥数老师没有让学生更多的思考,那么它的可怕之处就是很多孩子在没有思考动脑子的时候,已经被灌输了技巧。缺少之前的思考过程,学生就把数学学成了文科,只记住了生搬硬套,而缺少了举一反三。我时常会鼓励学生去思考,哪怕这个思考过程并没有得出答案,但这个过程是难能可贵的。好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把整个思考过程讲出来,根据这个思考过程给孩子做指导,而不是直接讲解题步骤或答案给到学生。

  对于动脑筋,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大可不必很早就冲到奥数班里去集中学习(当然,极其有数学天赋的除外)。通过让孩子们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字找规律,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平面和立体的)去做探究,比在幼儿园和小学低龄段去学奥数意义会更大。当然,这其中需要有家长或老师的启发引导。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后期再谈。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家长对于竞赛的渴望。

  数学这门学科,个人认为是非常看重天赋的,尤其到了高中之后,仅仅凭着认真努力想拿到绝对高分是很困难的。对于高中生国家的五大学科竞赛,无论怎么排,数学竞赛是永远都在鄙视链的顶端。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韦神一样的大脑,但是韦神只有一个。

  目前,即使在北京这样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仅仅希望通过大量培训达到数学竞赛的高水平,那也是难上加难的事(这一点上化学和生物学竞赛尚有可能),我认为数学竞赛永远只适合小部分人,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孩子数学天赋是相当高的。当然,你可能会问他们的天赋是怎么培养的。作为一位生物学老师,我个人比较承认基因对于某些天赋具有决定性作用,我身边可怕的“数学怪物”很多,对比他们,我给自己定义为数学爱好者,在与他们的沟通中,还是能够感受到天赋的差距。但是,在相同天赋下,后天的培养和开发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再扯的远一点,前两天看到一个综艺节目,有道题目类似“今年为止,每年我吹相对应的蜡烛,我已经吹了231根蜡烛,那我今年多大了?”,一位明星给出答案引起欢呼。诚然,对于娱乐圈来说确实有些可贵,但是,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能够看到231就想到21乘以11,然后脑子里浮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公式,相信也能秒出答案。虽说大家对于数字敏感度不同,这种对于数字的敏感度是可以培养的的。

  感觉刚刚起了个头,自己想写的数学学习的内容还没有表达10%,就写了将近2000字。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后面会再分年龄段大致讲一讲。大致会分成幼小衔接和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和小初衔接,初中段,高中段几个时间段吧。当然,朋友圈里的数学大神也欢迎给我留言批评指正,也希望大家在留言里多交流一些数学学习的事。等我出完数学专题之后,大家想看什么我再根据反馈和大家聊一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