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笔记分享:文言文翻译虚词有什么技巧?

  语文笔记分享:文言文翻译虚词有什么技巧?

  作者:橙一学姐

  1、根据文意推测

  虚词一般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的用法和意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翻译。

  以“”为例子,进行实战演练:

  (1)针针丛棘,青麻头伏。(《促织》)

  很明显,上下文语意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出,这里的“伏焉”意思是“伏在那里”。因此,“焉”的用法是兼词,指“于之”,译作“在那里”

  

  蟋蟀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捕蛇者说》)

  上下文交代了写文章的目的,即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出,这里的“得焉”即“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因此,“焉”虽然在句尾,但不作语气词,用作代词,代指这篇文章

  (3)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出,句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

  

  孔圣人像

  (4)圣心备焉。(《劝学》)

  “焉”用在陈述句中,是语气词

  2、根据句中位置推测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

  例如:“

  在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又例如:“

  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李将军之谓也”,这里的“其”,就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译作“大概”;在句中,如果在动词后面,一般作代词,如“秦王恐破壁”,这里的“其”,就是代词,代指“蔺相如”;在句中,如果在名词或代词的后面,一般作语气副词,如“尔无忘乃父之志”,这里的“其”,就是语气副词,表期望,译作“一定”。

  3、根据对称位置推测

  文言文中,对称结构的句子间,位置相同的虚词一般用法相似或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已知虚词的用法推出未知虚词的用法。

  例如:舟遥遥轻飏,风飘飘吹衣。(《归去来分辞(并序)》)

  “以”和“而”都是对称结构的句子间,在相同位置的虚词,很明显,“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出“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陶渊明画像

  特别地,短语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如“便”

  “因”和“乘”处于对称结构里的相同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外,这句话里的“利”和“便”也是对称位置,可以根据对称位置推测出实词的意思,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4、根据语法推测

  根据虚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

  例如:相如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这句话的句子结构,主语是“相如”,“持璧却立”是连动结构,作谓语,由此推出,句中“因”作状语,用法是连词,译作“于是,就”。

  廉颇蔺相如画像

  5、代入语境检验

  将自己推测出来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句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说明理解准确,若替代后,前后语意不通畅,说明判断不准确。

  例如:若判断出“”,用作连词,表“承接,”译作“就”,句子前后的语意就是一种像事情发展有先后顺序一样的承接关系;若判断出“”,用作连词,表“转折”,译作“但是”,句子前后的语意就是不同的,有转折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