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归纳要点题型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归纳要点题型答题技巧

  作者:橙一学姐

  一、基本方法
1、审题:理解清楚题目的要求
2、回原文找答案:根据题意,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3、整理答案:理解题意和文中意,提炼,最后用简洁的文字进行表述。

二、具体方法
1、归纳事件原因
针对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回到原文找到原因,是近三年考查的重点。

例如:(2020新高考I)
题干: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分析
(1)审题,回原文找答案
第一问:①在文中找到“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这一内容。②理解其意思,“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意思是“容城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士”;“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意思是“与定兴鹿正因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第二问:①在文中找到“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这一内容。②理解其意思,“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意思是“而左光斗与杨涟已同日被狱卒害死”。

(2)整理答案:根据题意和文中意,筛选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进行提炼概括,第一问答案为“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第二问答案为“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左光斗画像

  2、比较不同
2022年新出现的命题角度,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回到原文仔细比对筛选,注意不要遗漏。

例如:(2022新高考I)
题干: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教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分析
(1)审题,回原文找答案:在赵国,孟尝君指出,魏国是赵国不受强秦威胁的屏障,可谓一语中的,让赵王明白了魏国存亡的利弊,从而同意出兵救魏。在燕国,孟尝君为燕国假设了一个可怕的结果;如果燕王不救魏国,魏国会投靠强秦,纠集四国兵力攻打燕国。燕王在这个假设的威吓下,只好答应出兵救魏。
(2)整理答案:理解分析针对不同的国家所采取策略的本质是什么,筛选提炼,“①对待赵国:分析利弊;②对待燕国:威胁恐吓”。

  孟尝君画像

  3、分析概括人物的品质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或人物做的事,理解分析,提炼出人物品质。

例如:(2020江苏改编)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
(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

题干:文中“存心至公,无欲上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分析
(1)审题,回原文找答案:题干要求简要概括“存心至公,无欲上人"的体现,阅读原文可知,是指欧阳修的品格。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存心至公,无欲上人”,结合上下文语境,明显在语句前的文段就含有答案。理解分析,第一,描写欧阳修所说的“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与拒绝“改归一体”的行为,可以看出欧阳修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第二,通过描写欧阳修所说的“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可以看出欧阳修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
(2)整理答案:整理提炼“欧阳修‘存心至公,无欲上人’体现在一是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二是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

  欧阳修画像

  4、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目的
作者的观点态度多体现在议论性的句子中,表达形式多样,有的开篇明义,直接表达;有的寄寓于故事,暗含观点;有的通篇叙述,最后点明,结合行文的特点进行概括。

例如:(2021新高考I)
题干: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
(1)审题,回原文找答案:理解题干,“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强调君主的态度直接决定臣子的行为态度。结合原文“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分析,司马光这样说的目的就是劝谏统治者要像唐太宗这样行正道,成为臣子的表率,只有这样臣子才敢于劝谏,才能对国家忠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整理答案:分析提炼“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资治通鉴》残稿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