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

  让语文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

  柯柳芝

  柯柳芝:深圳市梅林中学语文教师,福田区青年骨干教师,致力于课程开发的探索实践,自主开发了《活着》整本书阅读课程、《论语之孝》课程、《语文+青花瓷》综合课程等。

  自我入职梅林中学以来,有幸跟随王自成老师学习,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学生紧跟他的思路,时而高昂,时而滂湃,时而低沉,时而波澜不惊,让我惊奇。

  王老师一直在探索语文的内涵和意蕴,用自己的实践,不断开拓和探索。王老师说,“生命语文”,就是教师焕发生命意识,充分挖掘、还原、开发文本课程的丰富内涵,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升华师生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形成人文、多元、丰富、深刻的情感与思想的语文教育理念。

  如何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升华师生的精神境界?跟随王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备课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王老师在备何其芳的《欢乐》的时候,接连一个星期,都在查阅各种资料,寻找一个突破口,能够通过课堂讲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看着王老师反反复复地修改,试讲,打磨,你才知道,一节好课,它的诞生和行程是多不容易。平时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最难的事情是学生无法紧跟你的思路,无法融入文本,学生和教师之间,面对冰冷的文本,很难去讲述得精彩,学生也很难理解。特别是在古诗词鉴赏的课堂上。在跟随王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他善于根据时节的变化,开拓“节日课程”,适时适当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所想所悟来“写诗”,让学生对诗词有新的认识。在跟随他学习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癫狂的李白,在吟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仿佛跟随白居易,一起坐在红泥小火炉旁,端着新醅酒,一起邀请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仿佛看到恬静的陶渊明,有了豪迈之气,他在大声吟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我仿佛看到忧伤的李清照在泣血吟诵“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他的课堂上,我仿佛看到诗人都“活”起来了,有血有肉了,有了生命和灵魂。他仿佛不是触不可及的客人,而是我们身边的友人,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时刻的变化。这或许就是“生命语文”不可言说的魅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王老师告诉我们,生命语文的实施途径有:(一)还原文本生命内涵,回到作品文化现场。例如读《正月十五夜》,一定要带学生去领会什么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回到上元节的热闹场景,学生才能生出“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感慨。(二)选择活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生命体验。例如执教戴望舒的《雨巷》,王老师教我们使用联想法,让学生想象构建“丁香姑娘”的形象,准确地解读文本。又如在执教《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使用扩充法,“夜缒而出”四个字,你如何解读?是什么样的烛之武,怎么样夜缒而出,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让学生去想象——在这样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他挺身而出,才能体现烛之武的爱国情怀。(三)实施生命主题课程,建构言语精神家园。王老师在主题课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尝试,他带领我们去研读孔子的《论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论语》整理成主题课程,例如《孝》有关的主题课程,将文本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出学生关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争论,也引发学生对今日老人跌倒到底“扶不扶”的思考。让学生重新去思索如今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和方法,寻找一种最适合的方式,和我们的父母相处和沟通。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是快乐的。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文课堂也应如此。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