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降分,英语主科地位不保?最新趋势解读来了!

  中考降分,英语主科地位不保?最新趋势解读来了!

  作者:弘书阁英语阅读

  近期是写作

  如果说,高考这样命题是未来给高等教育选拔优秀人才,那么,广东中考英语这篇书面表达的出题思路就更能说明英语教育的整体目标了。

  半开放式的写作要求,题干采用了“思维导图”形式,既给考生指出了逻辑关系,又鼓励考生发挥批判性思维,进一步根据目的,推理出因果关系并发表观点等。

  △ 2023广东中考英语·书面表达

  可见,只会关注语言运用能力是万万不行的,“凡事等待标准答案”的填鸭思路也不再可取。

  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大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引导孩子,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会通过运用阅读策略强化辩证思考意识。

  03 坚持大量阅读,注重整体理解

  自从“双减”之后,我们曾多次分析,当下家长一定要重视阅读,这是好机会。

  因为“双减”和教改,减掉的是机械化、重复性、低效益的卷,这就为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留出了空间。

  而阅读,恰恰是高效益的教育投入。无论是2022新版义教课标,还是2017修订版普高课标,都对课外阅读量做出了明确要求。

  九年级:课外阅读量累积达到15万词以上;

  普高: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词(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4.5万词);

  普高: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

  今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又给不重视阅读的孩子一记闷雷。

  测了一下阅读理解全部考题的蓝思值,平均值1000L以上,最高到了1400L,这是《典范英语》(10级)甚至部分经典名著的难度水平。

  词汇量大,专业词汇也多,有些似乎还超出高中范围。

  比如全国I卷阅读D篇中,independent、estimation、accurate、reduction、argument、individual、phenomenon、significantly……都是比较少见,甚至有的是四六级词汇。

  千万不要认为,让孩子疯狂刷单词就万事大吉。因为今年高考题从提问上就设置了障碍,没有深度理解能力,很可能都读不明白原文和题干!

  比如全国I卷阅读D篇最后一句:

  For instance, the average obtained from the estimates of four discussion groups of fiv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accurate than the average obtained from 20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从语法上分析,这个句子主语是“the average”,为了修饰它用了这么一长串定语“obtained from the estimates of four discussion groups of five”,定语又套定语,理解难度又增加了。

  再比如,全国II卷C篇主旨是讲述纸质书的演变及意义,文末有这样一句话:

  In contrast to our increasingly networked lives where the information we consume is monitored and tracked, a printed book still offers the chance of the wholly private, off-line activity.

  意思是在强调网络时代中,纸质书能够保留“私密阅读”的可能性。这种观点本身就很新颖,问题的提问又特别“婉转”——

  题目是“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say by mentioning the e-reader?”(作者为什么要提电子书呢?)

  如果阅读量不达标、理解深度不到位,仅凭考试技巧根本无法应付难度日益变化的考试命题。

  与其不断研究应试技巧,不如让孩子努力把握学习的底层逻辑——比如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无论考试或政策怎样变化都很难影响孩子本身。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出版的《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一书中指出,

  “优势阶层的父母一边鼓励孩子发展掌控自我的能力,一边又有足够的实力和眼界从旁为他们保驾护航。”

  “双减”之后,在中考“普职分流”和新高考趋势下,孩子的教育规划更加考验着家长的眼界,因为孩子是站在家长的肩膀上起步的

  希望此文能帮助广大父母释怀关于“英语学习”的一些顾虑,点个【关注】,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助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