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陆加羲忍受了22年的冷落和嫌弃,把研究成果留给了后人

  数学家陆加羲忍受了22年的冷落和嫌弃,把研究成果留给了后人

  作者:冬英爱故事

  他曾经是一位数学天才,26岁就破解了一个百年数学难题,然而却被无情的嫌弃了整整22年,他的研究成果竟然被当成垃圾,不被重视,埋没了整整十年,被老外抢先摘走了他的研究成果。他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最终倒在土坑上永远闭上了双眼。这位天才就是中国数学家陆加羲。

  

  1935年6月10日陆加羲,陆家羲出生于上海一户贫苦家庭。1956年,陆加羲读到了一本科普小说,里面提到了“科克曼问题。”这个数学难题被他深深地吸引了。他立志要破解这道百年数学难题。然而,陆加羲当时只有初中文凭,连基本的函数公式都不会。之后他果断辞掉了每月64元的高薪工作,考上了吉林师范大学,那时工人工资每月才10元。

  

  陆加羲在路灯下研究

  从那时起,陆加羲白天黑夜地研究数学难题,晚上熄灯了,他就跑到走廊上继续研究。1961年毕业前夕,陆加羲终于成功破解了,困扰数学界100年的“科克曼”难题。他满怀希望把研究论文寄给了数学研究所,然而苦等了三年都没有回音。于是他转投另一家期刊,结果只收到了冷冰冰的四个字,“没有价值”。就在他忙着发表成果的时候,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陆加羲被认定是学术疯子,被关进了劳改农场,研究被迫中断了11年。

  

  冷冰冰回复

  直到1971年学术界公布了,意大利科学家解决了“科克曼难题”可是陆加西直到1979年才看到这个消息,他痛哭流涕地说:“我早在10年前就破解了这个难题!”短暂的悲伤过后,他很快振作起来,再次攀登数学界另一座高峰,解决“斯坦纳系列问题。”

  他当时在内蒙古包头九中教高三物理,每周要写7个教案,上14节课,还有3个晚自习。他申请减少课时,腾出时间来做学术研究,却遭到无情的拒绝。于是他只能在晚上做科研,有时甚至熬通宵。第二天又早早起来给学生上课,因为熬夜他患上了很严重的神经性牙痛,为了不影响研究,他索性把牙齿全拔掉了。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解开了第二个数学难题,“斯坦纳系列问题。”

  

  陆加羲

  这一次陆加羲学聪明了,国内投稿碰壁后他不再傻等,而是把论文寄给了美国组合论杂志社。没想到不到一个月,门德尔松教授就回信说:“你太伟大了!这是20年来组合设计方面最重大的成功。”可笑的是,在国内他是被人嫌弃的教书先生,在国外却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宠爱,他不知道这是该欣慰还是悲哀。

  

  陆加羲和外国数学家

  1983年,有关机构邀请门德尔松教授到中国讲课,可他满脸疑惑地说:“我到中国讲组合数学,这简直是班门弄斧,你们不是有陆加羲博士吗?”直到这时,陆加羲的名字才开始为人们所知。

  1983年10月,他受邀到武汉参加中国数学学会,当他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人们终于认识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可是没人知道,为了参加这个活动,陆加羲400元的路费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脚上穿的鞋子破了几个洞,连会场上的橘子都舍不得吃,偷偷的拿了几个揣在兜里,拿回去给孩子尝尝,他买了最便宜的火车票,踏上了回程之路。

  

  陆加羲和女儿

  1983年10月31日,陆加羲从武汉回到家,累倒在土坑上,就这样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当时他才48岁。

  他死后,妻子收到了45块钱,其中37元是参加会议报销费用,剩下8元,那是他人生中第一笔稿费,也是他唯一的积蓄。22年的冷落和嫌弃,陆加羲忍受了所有的苦难,他把研究成果留给了后人。这是他人生最大的遗憾,犹如千里马得不到赏识,最终饿死于荒野。

  

  数学难题解答

  时代在不断变迁,人们的眼光也在逐渐开阔,相信在如今的时代,我们不会再辜负这样的天才,也不会忽视任何一个努力向前奔跑的普通人。

  关于数学家陆加羲的一生,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你在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