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里藏了个“大社会”!

  记者丨张进双 张瑾

  一捆捆新鲜的蔬菜,菜摊前挤满了人群,讨价问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与传统菜市场明显不同的是,这家蔬菜超市的“摊主”都是小学生,他们用于交易的货币也不是真正的人民币,而叫“光华币”。近日,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西财附小)的菜园迎来了大丰收,同学们去年亲手种植的蔬菜已经成熟,于是大家变身小小“菜农”,在学校的“超市”里做起了买卖。

  这样的“生意”对于西财附小的孩子来说,已经并不陌生。据了解,在西财附小,除了有超市,还有相应的行政机关、银行,以及餐厅、水吧、典当行等自主经营的店铺,孩子们平时不仅要上学,还要“上班”,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取“光华币”,俨然就是一个藏身小学校里的“大社会”。

  选择周薪5元还是3元的工作?

  引发学生对职业付出和收入的思考

  据西财附小校长朱娅君介绍,在学校以财经素养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中,主要分为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分为财经素养专业课和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又包括模拟实践(以职业体验为主)和社会实践。而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常态化地进行模拟实践,让职业体验能够成为一项课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学校为此专门设置了生活体验馆,里面开设有超市、银行、典当行、餐厅、水吧等,尽可能地为同学们营造一个真实的社会形态。在这里,孩子们则可以从事警察、公务员、环卫工、收银员、个体户、自由打工等多种职业。

  朱娅君说,这样的课程设计始于2016年,经过3年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常态化的开展,并且初具规模,“光华币”在学校也成为了一种可以流通的“货币”。

  据了解,筹备初期,学校大队委曾面向全体学生发布了所有职位的招聘广告。同学们可以准备好简历来应聘自己心仪的职业,在通过面试和岗前培训以后,便可正式上岗。

  其中,有三个岗位的应聘情况让朱娅君记忆犹新。“我记得当时校园110和环保小卫士的周薪是5元光华币,超市营业员是3元光华币,很多同学一看,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周薪更高的岗位,然而在真正上班以后才发现,原来校园110和环保小卫士一周要上5天班,而超市营业员只上3天,其实他们的付出和收入是平等的。”朱娅君说,通过这种认知的偏差,同学们对职业付出和劳动收入等简单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在岗前培训方面,西财附小会邀请相应职业的家长来校开展讲座,为孩子们分享自身工作的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到职业的平等,认识到所有的职业都是应该被尊重的。”

  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怎么办?

  学校用税收和慈善基金引导社会责任

  西财附小的职业体验通常由大队委统一安排,中午时段在生活体验馆里完成。记者在这里看到,生活体验馆分为超市、银行、典当行、餐厅等区域,整洁有序。风格清新简单,布局合理。在超市区,货架上摆满了文具、手工艺品、玩具以及被“典当”的物品。银行区有一个圆弧形的柜台,旁边还有“典当行”的宣传海报,墙上挂着“慈善基金”的募捐箱。餐厅、水吧区域则让人仿佛走进了一间真正的餐馆,点单台、高脚桌、吧台一应俱全,贴着一张张小纸条的留言墙更是再现了一幕真实的社会场景。

  记者了解到,同学们赚取“光华币”主要有三种方式:平时成绩和行为习惯的积累,通过“工作”挣得的薪酬,以及学校对获奖学生和团队的奖励。

  在朱娅君叙述的过程中,有一件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比较有生意头脑的小朋友,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以后,于是便向学校提出要开展餐厅的自主经营,愿意用30元“光华币”承包下餐厅。学校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

  承包以后,餐厅的经营者便开始筹备开张事宜,制作宣传海报、招聘工作人员等等,将“开业庆典”办得十分热闹,餐厅后续的经营也搞得风生水起。承包到期以后,孩子们与学校一核算,除去固定成本,这些“承包商”竟然赚了100多元的光华币,可以说十分厉害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学校也惊奇地发现,同学们之间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而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学校采取了向“富人”征收“税款”的措施,同时,还用募集基金和呼吁捐款的方式,号召大家踊跃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整个过程中,学校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和信任,西财附小的职业体验课程3年来也一直维持着良性运转的态势,而每当“社会”出现细微的偏差时,一直“隐身”的学校便会迅速“上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