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访茶记:大雪山里的茶和水

  ▲在观景台俯瞰勐库大雪山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方能望远,身临其境方能领略山的奇峻幽深,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站立的高度,要想看的风景广阔,就需要不断进取,不断向前,不畏艰难勇登攀。

  山,从万峰峥嵘、万壑竞秀、云海飞瀑、蜿蜒起伏中展示着大气磅礴;

  山,从云蒸霞蔚、烟雾缭绕、澄澈清净中蕴含着廖阔远幽、空灵清秀。

  ▲从懂过村远望

  勐库大雪山,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交融之地,拔地而起,粗犷巍峨、高耸入云。

  勐库是大叶种茶的故乡,而勐库大雪山1200多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就是大叶种茶的源头之一。

  【高徳.志】仿写《鹧鸪天·豪气佳》

  静坐雄山揽晚霞,心斋坐忘度年华。

  风云不过囊中物,峻岭当于脚下跨。

  浩志壮,意如茶,欲将宇际手中拿。

  上天眷顾早行客,逆水行舟豪气佳。

  庚子初春,春节,春寒料峭,因为一场变故,留在了云南,就选择了背起行囊,到达临沧,走进大山,走入勐库大雪山的怀抱。

  在这一原始森林的秘境,翻阅大山的山石,阅读大山的气度,探寻大山的褶皱岁纹,细嗅大山的气息。在棵棵苍劲的树木面前,驻足、品味;在那些孤芳自赏的花草前观赏它们的寂寞与坚韧;在那些干枯皴裂却是仍然矗立不倒的朽木跟前,感动着它们的老弱与坚强。在大山的怀抱里,谛听大山的心跳,聆听水的欢悦,赏析天工造化的神奇,领悟沧海桑田的哲理。

  【云水间。高德志】行脚

  世界迹走遍,处处皆可修。

  事茗且行脚,正当风华留。

  汲瓶寻活水,鹏程选高就。

  山向多边看,云从几层侯。

  步行22000步,6个小时,这是我从观景台到达壹号古茶树可以测量的距离。

  山,可以用脚步丈量,可以用激情征服,内心充满骄傲,充满“无限风光在险峰”、“直冲云霄”的豪情。但是当面对古老沧桑,面对挺拔峻立,面对历经千年风雨的茶树,在它面前,我们短暂的生命弱小的身躯,仍是那么那么的渺小。

  ▲山林间随步可见散落生长的野生古茶树

  怀着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大自然的虔诚,放下傲慢,放下轻视,放下自大,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与我们相伴的大自然,重新建立与大自然相处的方式,我们更需要重新考量我们和这一片片古茶园的关系,不应是无所顾忌的索取,无所节制的掠夺,无所收敛的践踏,不再让“古茶树”、“野生茶”、“天然”、“原始森林”、“茶王茶后”成为天价的代名词、奢侈的标签符号。

  茶,还是回归到理性的消费,回归到食品的风味,回归到日常饮用的饮品。

  【高德.志】仿写《水调歌头·自心空》

  林涛和泉语,汤沸畅凉冬。

  惜春秋去,再迎冰雕苦寒中。

  别了少年懵懂,撑舟逆行持定,问路向苍穹。

  盛气增百恼,善念添德功。

  随缘定,随遇安,目天弘。

  生如茫海,暇里煮茗尽从容。

  随你萧索孤寂,任尔浮沉拥宠,独静自心空。

  万事皆可渡,师古学苏翁。

  ▲临泉汲水瀹熟茶

  大山是慈悲的,朴实无华,让生活在周围的子民有了维持生命繁衍的天然依靠。

  山泉是博爱的,奔流不息,汇集成大江大河,维系着一切生命的生机,孕育着人类的文明、见证者历史沧桑变迁。

  茶树是包容的,集天地精华,春来萌芽,舍身成茶,给我们供给着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愉悦。

  ▲茶芽待萌发

  ▲人来鸟不惊

  与大山共依存的拉祜族是朴实的。一方水土一方人,水土养育了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呵护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大山,用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对大山的敬畏和感恩。在从山里走回的路上,碰见了一家人,有老有小,老人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大人领着会走路的小孩,手里提着鱼肉菜蔬,以为是去山里野炊。同行的朋友解释说,他们一家是去拜山的,刚出生的孩子都要认山里的一棵树或者一块石头为干亲(干爹干娘),从此在山里有了亲人,每年重要的节日都要来山里祭拜的,祈福平安。草木有灵,山石可亲,人和自然就以这样最朴素的方式连接着,世世代代。

  ▲壹号野生古茶树依然刚强挺拔

  无论春夏秋冬,冰霜雨雪,大雪山依然保持着葱茏的色彩,焕发着勃勃生机。大山亘古不变,茶树代代相延,历经了数千年风霜,饱经了忧患与沧桑,生生不息,矢志不移,始终不渝地屹立在天地之间,屹立在我们的身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坚厚屏障。

  大山在静态中洋溢着它的生命,生命以厚实而芬芳,

  山在沉默中释放着雄浑和雄奇。

  山泉在流动里充盈着它的坚韧,生命以坚韧而壮美,

  水在清净中蕴含着上善和大爱。

  青山不老,青未了。

  大山深处,山水云天,苍葱古树,处处写满着宁静禅意,淡泊风沐。

  森林氧吧,与云天携手,与清风相邀,摘叶成茶,临泉煮茗,涤尘荡腑……,

  诗情画意,需要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美好,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勐库大雪山的山流之水】

  海拔:2200,TDS6ppm,pH7.5

  海拔:2300,TDS10ppm,pH7.5

  海拔:2580,TDS14ppm,pH7.8

  海拔:2650,TDS16ppm,pH8.0

  风味:清冽,清甜,轻滑,舌尖稍有收敛。

  【课茗录】勐库大雪山茶、水风味

  〖茶〗大雪山古茶树 (老叶)

  〖人〗高德

  〖时〗2020年2月27日

  〖境〗勐库大雪山山中(海拔2700米)

  〖比〗1:25

  〖器〗小盖碗(70ml)瓷匀杯,瓷品杯(若琛)

  〖水〗大雪山山水,TDS14,pH7.8,泥炉,红泥沙铫

  〖技〗闷瀹,20秒,30秒,60秒

  〖风味〗

  色:清白,浅绿,明亮

  香:清香、山野草、木香,淡焦香

  味:清爽,清甜,无苦,清润,砂糖润甜

  触:顺滑,无任何涩感

  韵:山野气息,草木清幽,灵透

  体感:处深山,后背微有发热

  【山野烹茶攻略】

  1、一定要在山溪、山泉边煮水,切记注意安全。

  2、引火设备:充电宝、迷你小风扇、引火碳、核桃碳或烧烤碳若干。

  3、煮水设备:小型泥炉、沙铫(或银壶、铜壶等)。结束,一定再三检查,确保灭火烟和器具收纳。

  4、瀹茶设备:小盖碗、小紫砂壶、小品杯(二三人为佳,不宜人多),不建议使用公道杯。保温壶热水备用。

  5、专业相机、拍照手机,穿登山鞋,带防雨具,备干粮、白酒若干。

  6、山中阴寒,不饮冷水,厚衣保暖,茶后一定要吃干粮。下山后一定要小酌白酒驱寒。

  7、晚上热水烫脚、热水澡再驱寒气。

  感谢同行的访茶向导肖付清同修,临沧大山里走出来的新时代茶农,敦实中透着精干爽快,接过父辈开创的茶叶家业,带着对茶叶的执著,以大山茶树为依靠,走南闯北,进行着更广更远的再创业。知识就是生产力,他不但自己多次走入弘益大学堂课堂学习,也把一起创业的弟弟带进课堂开阔眼界。

  ▲壹号野生古茶树巍然秀姿

  1 号大茶树位于海拔2720m处,株高16. 8m,基围3. 25m(基部直径1. 04m) ,胸围3. 1m (胸径1m) ,树幅13. 7× 10. 6m,分枝中等,树姿半开 张,叶片水平状着生,嫩枝及芽体无毛,平均叶长13. 7cm,宽6. 3cm,叶片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叶尖渐尖,叶质较脆,叶缘近1 /3无齿,叶脉9~10对,叶柄、叶背、主脉均无茸毛;鳞片3~4个, 呈微紫红色,无毛,芽叶基部紫红色;萼片5个,绿色无毛;花冠平均直径4. 0~4. 5cm,花瓣薄软,白色无毛,雌雄蕊比低,花柱0. 7cm,柱头5裂,裂位1 /2~1 /3,子房5室,密披绒毛。根据这一植物学形态特征,勐库古茶树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 (Camellia taliensis) ,是一个较为原始的野生茶树茶叶Journal of Tea 2003, 29( 4): 220~221物种,又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 (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等) ,可以制茶饮用。对 1号大茶树的树龄,专家们根据其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与云南已知同种野生古茶树相比较,同时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认为应在千年以上。(云南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茶叶》2003年04期)

  延伸阅读:

  【勐库大雪山】

  勐库镇西北方10多km处的勐库大雪山 (东经 99°46′~99°49′,北纬23°40′~23°42′) ,主峰海拔3233m,为双江县最高峰。海拔2200~3000m的大雪山中上部 ,年均温低于11℃ ,活动积温 3000℃。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土壤属黄棕壤 ,土层深厚、肥沃 ,有丰富的原生自然植被 ,是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云南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茶叶》2003年04期)

  【勐库大雪山古茶树群落】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所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创世界古茶树新记录。与镇源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 落作比较,勐库群落海拔2200~ 2750m,高于千家寨群落的2200~2500m;勐库群落面积800k㎡大大 超过千家寨群落的 280km 2 ;勐库群落野生古茶树密度平均每 62㎡为 19株 ,而千家寨群落野生古茶树密度平均每㎡仅 1. 4株。两地均是较为原始的大理茶种野生古茶树群落。

  双江勐库高海拔超大面积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云南南部、西南部 (即澜沧江下游流域 )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双江县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云南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茶叶》2003年04期)

  作者:尚高德

  弘益大学堂总教务长,弘益大学堂传统习茶法授修讲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弘益大学堂茶事茶会活动执行长,弘益茶文化中心茶道美学展演执行长,担任中国青年茶人组织"华茶青年会"副秘书长,《云南普洱茶杂志春夏秋冬》特邀编辑。致力于中华传统生活美学的研学与践行,致事于茶汤风味味觉美学研究和茶汤冲泡技艺,从中国古代典籍记载中汲取智慧,精研唐宋明茶道与习茶法,把传统茶事美学与现代美学生活联结,精力于通过中华传统的习茶雅风、茶会雅集,践行慧美的茶人情志;乐道于当代茶、酒、咖啡等风味嗜好品的味觉美学研究和风味调制生活实践。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