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磵村 文/王新民

  南磵村

  文/王新民

  位于长武县城西南部约0.5公里处有一个叫南磵的小山村,要知该村的历史渊源,还得听我慢慢道来。

  据《长武县志》记载,南磵村原名南磵堡子,南磵驿。相传南磵村原来是皇家信使的一个驿站。坊间流传“先有南磵驿,后有长武县”之说,由此足见南磵村历史之悠久。南磵村的“磵”古通“涧”,意为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称为“山涧”、“水涧”。南磵村处在黑河川道的原边沟壑之中,过去的旧村址就在今天人们称为城堡的山梁上。此山梁从高到低直通沟底,最早的村民就居住在临近沟底的城堡上,左右两边沟道夹持,两边沟坡上树木成林,地势险要,幽谷水漪,故称“磵”。因该村地处长武县城南边,故称“南磵”,村名自古一直沿用至今。村内现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古遗址,古代村民居住的城堡遗址至今依稀可见。

  南磵村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805年至819年的中唐时期,大文学家、诗人柳宗元曾到过彬州,北上泾川,路过南磵驿,当时适逢深秋,景色宜人,诗人触景生情,挥笔写下《南磵中题》诗一首,抒发他忧国忧民之情怀。诗曰:“秋气集南磵,独游亭午时。迴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村内现存的古遗址大城堡内,挖掘出土的仰韶文化遗物,同时期的陶片、秦汉时期的瓦砾可俯首皆得。

  南磵村还是长武县有名的厨师村,民间自古就有“陕西厨师看蓝田,长武厨师看南磵”的说法。南磵厨师厨艺高超,久负盛名。长武县许多名厨都是师出南磵。建国前后南磵村仅有34户人家,但从事厨师行业的就有50余人,几乎家家都有厨师。

  南磵村的厨师素以刀工精细,烹调得法,花样繁多,色味俱佳而闻名。清末民国时期长武县每逢城隍庙会都邀请南磵厨师进城拼装满汉宫廷全席做祭神的贡品。

  改革开放后,南磵村厨师走出家门,学习引进了菜肴雕刻插花(画)工艺,使传统的中式厨艺锦上添花。特别是他们创作拼装“吉祥如意”、“青狮白象”、“喜庆有余”等拼盘光泽鲜艳、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堪称一绝。长武民间的待客宴席,一般都是“八跨五”、“重六”“满十”的席面。所谓“八跨五”指开席时一道菜一道菜单碗上,共上八道菜,供客人佐酒,最后吃饭时,一盘上五道菜供客人佐餐。“重六”是指喝酒时行菜上六道,吃饭时再上六道菜。“满十”是指酒菜上五道,饭菜上五道。南磵厨师创造的这些既丰富又不铺张,既要客人吃好喝好又不显主家吝啬的待客席面深受宾主欢迎,在民间赢得了很好口碑。

  南磵村人自古有养花种草,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早在明代南涧村的名门大户开始养花,现存的大城堡遗址内当年就有一座花园。据传明末,南磵村四季有花,百年牡丹、奇花异草,曾招官府商人,民间名士常来游览观赏。近年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讲究卫生,广种花木,爱护环境的优良传统习惯得到了进一步发扬,曾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南磵村2009年还被咸阳市爱委会授予“市级卫生村”的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