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网络环境比以前更糟糕?

  原创 杨歌 老杨聊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 

  用个文绉绉的词来讲,就是网络生态恶化。首先这是真的,很明显,原因很多。

  第一,APP原罪,移动互联原罪,上网门槛的迅速降低,导致生态迅速恶化。

  人数过万智商减半,可不是段子,是真实存在的。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让无数“小学生”涌入网上,他们最容易被get到G点,最容易被带节奏,既没有思考意识,也没有辨别能力,连一段稍长的,逻辑性比较强的文字都读不下去,对常识性的错误也识别不了,最喜欢标题党、噱头、虚张声势。

  以前上网主要是通过电脑,网民基本上都是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偏高一些的,现在,基本上零门槛。十年前有个调查,大专及以上的网民占一半以上,现在连三成都占不到。

  第二,网络已经沦为生意场,流量收割地。

  如果说过去了网络还带有媒体性质,现在的网络基本上已经沦为生意场,收割流量是最有利的工具,正好“小学生”越来越多,适合大批量收割。现在的网络的媒体形式也已经异化,主流变了以公众号、朋友圈、头条、微博等自媒体。

  这里看起来人人都有话语权,但话语权依然被操纵在极少数人手里,他们会“替”你发声,左右你的思维。因为你迷失在大量低质、无效、重复的信息中,加上懒,长此以往就忘记了思考,成了行尸走肉,唯名人、大V马首是瞻。

  这里的绝大部分媒体跟人一样,也是无脑的,跟风的,标题党的,真相往往被淹没。你看到好多“媒体”都在用差不多的态度说同一件事,自然觉得这就是真相,没想到这些所谓的媒体和你一样,也是意气用事非黑即白预设立场甚至故意带节奏。

  第三,煽动对立情绪是自媒体最热衷的事情。

  争议性+热门话题是保持“小学生”参与热度的法宝,屡试不爽,最能激起“小学生”的围观欲望、表达欲望、站队欲望、PK欲望的是男女、贫富、大学生、清北、教育、官民、收入、民族情绪、出国等话题。举个例子,媒体尤其喜欢挑拨男女关系,凡是涉及到相亲、剩女、剩男、彩礼、女权、男权、渣男、凤凰男、绿茶婊、嫁娶等关键词的,都容易被“小学生”讨论和站队,很容易激发和保持热度。

  以今日头条和微博为代表,99%的社会性话题和文字(两性、职场、法律、生活等)带有倾向性、煽动性、对立性,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田忌赛马、偏激、极端、情绪发泄特征非常明显,长期看这些玩意儿,正常的脑子也给带坏了。

  第四,公知全面化,反智高端化。

  有人说公知那一套不是被识破了吗?并没有,只不过换了个形式、角度、领域,继续大量存在。而且,更可怕的是出现了大量更高级的节奏大师,什么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已经落伍了。新款节奏大师特点是带节奏于无形,把是非、道德、法律、品格、美德、责任感和群体化情绪混淆在一起,用似是而非+媚俗的手法来顺应、安慰、劝导吃瓜群众,咪蒙是代表之一,一个咪蒙倒下去,千万个咪蒙站起来。

  比如干啥都是阴谋论,一说金融就是投行,清北复交以下读了白读,学啥都劝退,别人说啥都拿弱势群体给自己增加道德高度,谁都对不起自己,谁都欺负自己……努力也没用,阶级固化了,修炼自己也没用,35岁就被裁员了,好好工作就是奋斗逼,有上进心就是工贼,拼搏就是被资本家洗脑,只要你花钱了就是被剥削了,什么都吃枣药丸,买房是被洗脑,不是扯《资本论》就是扯《毛选》,自己都没理解,甚至没读过……刻意放大成功人士的家庭背景,甚至编造,刘强东、潘石屹这样的赤贫农村出来的,实在不好编,就安个靠女人,目的是刻意抹杀努力……他自己却熬夜写文劝你,早起写文安慰你,千方百计告诉你社会的人生的“真相”,你说他够不够努力呢?这种大V在某高端社区一窝一窝的,毛都没长齐就看透了一切。

  FF就是太落伍了,还是老派公知那一套,如果换个玩法,多拿弱势群体和群体性情绪做幌子,不会落到现在的下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