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学习方法分享

  我这几天没事翻了一下以前背了的GRE单词本,发现单词已经大批量大批量的遗忘。我当年一开始是想出国的,由于生病等原因没有出国。但GRE当时还是准备了,背了有12000多单词,但现在一翻,已经大批量大批量的遗忘。(当然我当初是花了2个月强背的,所以长期记忆率很低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我现在又开始每天没事无聊背一下,然后我开始想起来一个问题,助记法有没有用?

  在我小的时候,我觉得助记法没什么用,什么地点记忆,联想记忆,故事记忆,我觉得都用处不是很大。很简单的道理,觉得那种方法记的慢。一个对助记法不熟悉,刚上手的普通人,用助记法利用地点以及编故事记忆,费很大劲可能一小时就能记30个单词,而纯粹的去拼命机械记忆,一小时却能记120个。自然觉得助记法没什么用,但我现在重新审视发现,我当初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想的确实也太幼稚了。很简单的道理,虽然用故事助记的,背很慢,但相对来说,却牢固很多,甚至走路的时候也能完全回忆起今天背了啥,重复率和吸收率其实挺高的。而机械记忆的120个,你只是纯粹认得这个词的意思,平时基本很难回忆起来这个词。也就说机械记忆的那120个,只可以说记,你平时想真正的“忆”起它们,却是相当困难,可以说缺少了忆的过程,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这样的掌握度难道你记一小时记120个,真的很快么?那有人说了:“我机械记忆一小时记了120个,我可以后续规律的花3小时复习,一样能记很牢。而且我还不用学习任何花里胡哨的助记法。”其实你这种说法,恰恰说中了助记法真正的长处。助记法的最大优势,恰恰是不需要那么规律的复习。

  诚然,你花1的时间记忆一次,花3的时间规律复习个6,7次,自然也能背很熟,也很难忘记。从这个角度看助记法似乎确实没什么必要。但现实很多时候的情况是,你花1的时间记忆了一次,花0.5的时间复习了一次,然后就被什么事情打断了就搁置了,然后可能过了几个月又想起来要背单词,然后一去,发现自己又忘了一大片,而用助记法的那个人,却用着这1.5的时间在稳步提升。助记法的最大优势,不在于它能记多快,而在于强烈的防打断能力,在于其比较有利自主回忆。现实生活中,一个长期学习计划想不被外界事物打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机械记忆一旦复习不规律,长期记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重新再背本身也很打击人的积极性。而助记法记的,由于相对牢固,对于规律复习要求没那么高,就算被打断了,只要时间不是太长,过阵子回来一般还是有相对比较深的印象,重新再开展工作也会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其实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短时间背的比机械记忆可能还慢的用助记法记忆,反而在长期来讲更有优势,其实本质就是:不是助记法记的有多快,而是现实中往往规律复习的成本比用助记法要高得多。

  我们从小到大,背单词时间也是不少的,但是记住的却依然很少,虽然可能一小时怒刷100多单词,当时背GRE时疯了的时候一天能能背五六百甚至七八百,但不规律复习,遗忘率一样惊人,而且投入的时间也是非常多的。而如果用助记法,或许我们只需要每天干别的活不顺卡住的时候随便喵一眼单词本,把几个单词串起来编个故事,也不费多大劲,随便喵几眼一天就能背30个,一年下来一样能有相当可观收获,而付出的成本却很低。(毕竟只是在干其他活不顺的时候编个故事。)而且阅读英文文章和书时,生词用助记法也能比较顺利的记下。(同样的,你看文章和书的时候,单词很难有机会规律复习,而文章中这个词也不一定多次重复,其实记忆率往往依旧很低。)

  我原先的文章几次提到过学习中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一般来说,如果为了长期进步考虑,学习有时候就必须牺牲一下眼前,但助记法却是一个令我惊奇的,并没有明显牺牲短期利益,也能比较好保证长期利益的方法。一般来说,长期学习从能力提高角度看,而不是单纯盯着成绩那种看,执着于眼前考试的内容去应对它,这种一般提高是以年为单位才能看到些成果,虽然看似提成绩比较慢,但是一旦提高后你就能省很多力。但助记法几乎对你短期利益没有什么牺牲,前面提到过了,虽然新手用助记法记忆可能看着还没机械记忆快,但是考虑到机械记忆需要规律复习的时间,用助记法记一开始就没有吃亏,而随着对助记法使用水平的提高,助记法还有后续的提升空间,背单词可能一小时30,变成40,50逐渐上升,效率逐渐提高,而机械记忆却很难再提上去了。当然,我这里说的短期是两个月为单位的短期,如果你实际情况只想着是,啊我明天要考试了,还有一大堆没背,怎么办怎么办,这种状况你自然也指望不上助记法能给你什奇迹。助记法这样一个几乎不牺牲短期的办法,我自己当初竟然也没有意识到,甚至觉得它花里胡哨没啥用,现在想起来也颇为令我震惊。我曾以为很多人在学习上无法做长期投资,是因为现实阻力没有让他们那么做以及不想做短期的牺牲,但现在想来,或许也有可能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同我当时觉得助记法没什么用一样。

  那接下来,如果是数理类的课程学习,它们的助记法是什么呢。我认为至少从数学来看,数学类的助记法,就是尝试从一般化角度看问题。比如碰到一个题,想的不是单单解决这一个题,而是想把这个题抽象成一般形式,而且想想这个题还可以引出什么样别的问题,然后自己尝试去解。(短时间解不出来也没事,问题放着就好。)这样看书,确实也就跟用助记法背单词一样,短期内会比较慢,但一旦完成了,理解就会非常深刻,也不那么容易遗忘,同时抗打断能力也比较强。并且这种方法还能提升自升的逻辑水平,提问题的水平,以及把问题总结,一般化的能力,长期来讲是非常有好处的。一旦几年下来,能力上升了,这个过程也会逐渐提速。并且自己推广完之后,找张白纸,回忆起今天学了什么,尽量完善,然后再多提点自己想法,弄完后再看书对照,这样就有了“忆”的过程,记的也会比较深刻。而如果单纯只是普普通通的看书没深入思考,只做题没有进行一般化,并且只记没有回忆,看似短期内比较快,但理解不深入后续只会越来越费劲,最后还得回头复习,还丧失了提升能力的大好机会,从长期的效率来看,又低得多。我现在自己也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每天看的书的页数又比原先少了,但理解的更好了。

  其实这两个学期我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学习很多时候,面临的都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人很难把握,我自己同样迷茫了好多年,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到最后发现,你只要每天都慢慢切实推进一点点,然后还不用反复瞎折腾的话,其实长期来讲就很快了。现实中往往从长尺度来讲,很容易出现这种慢就是快的情况,你有时候看似短期学着很快,一下子把书读完了,但时间稍微长一点,发现自己别说领悟了,连能回忆起的内容都少的可怜,这种快又能有多大意义?但现实大部分人,却是单纯要求快,让他们慢下来几乎不可能,但他们的求快,长期来讲真正的提高又很少。如果说他们为了眼前过着好不肯牺牲眼前去搞长期提升,倒也可以理解,如果单纯只是没意识到,连助记法这种几乎不牺牲短期利益的方法都不肯用(如果你的短期不是太短的话),那就颇为可惜了。

  蔡博士

  2019年9月19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