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多元改革,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全国各省市陆续启动新高考改革。2018年秋,河北、湖北、湖南、广东、福建、辽宁、江苏、重庆八省市新高考改革确定“3+1+2”模式。作为第三批进入新高考改革行列的省市,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做出了更新的尝试。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再满足当下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现状不断调整,国家和高校对于人才的选拔也不再拘泥于以往比较单一的模式。虽然新高考改革仍旧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但改革的方向和决心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为了应对不断改革的高考新趋势,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全新的教学体系,学校如何针对性的制订走班排课,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学生如何规划选科计划和学习目标。成为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而作为新高考的主题对象,学生在新高考改革的大环境中,拥有完善的生涯指导教育,就成了应对新高考的必备课程之一。

  高校招生多元考量,综合评价录取人才

  高校对于学生的录取愈来愈呈现多元化的录取模式,从以前单纯以分数选择学生,到现在招生更倾向于“综合评价录取”。而这也是国家在新高考探索的过程中慢慢总结出的新的录取制度,通过综合评价建立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

  所谓“综合评价录取”,区别于传统高考中的一考定终生,分数定未来的模式。而是除却必要的纸笔测验外,同时还要以人为主体进行多维度的能力评断。通过学生选择的具体专业为依托,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是否适合具体专业。尽最大可能性保持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多面性。

  比如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招生为例,这所理工科院校喜欢招收“偏才”、“怪才”,为此将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在总分中的分值比重提升至60%。

  通过这样的模式,来帮助高校真正招收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同时,也是尽量避免学生报考到自己不适合的学校以及专业中去。

  学生高自由度选科来临,如何规划成为难题

  高校固然受到高考新政的影响,但是中学才是新高考的主体对象。因此在高考改革的浪潮中,中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会面临更多更难的问题。

  比如学生在选科上的选择权就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不再文理分科,而是采用“3+3”或“3+1+2”的选科选考模式,每个学生至少有12种考试科目的组合。

  这样的选择方式固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但是相应的,对于学生能否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否则错误的选科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很难理智地认清自己,对职业也缺乏起码的认知。而作为家长,有能力成为孩子人生导师的也是凤毛麟角,因此,他们往往寄希望于学校。

  而为了能让学生尽早具备规划未来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清晰的做出正确的选科方案。学校有必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设计开发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探索职业,规划生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最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往他自己规划正确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