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我国诸多学者指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体现在个人制订职业生涯计划、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对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步骤的合理安排。所以,它涵盖个人认识自我主体,如个性特征、兴趣、能力乃至职业价值观与人生理想等,也包括个人设计自我的实现过程,如职业理想、未来职业发展以及职位变迁等。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主要包含匹配理论、发展理论、决策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理论等。帕森斯提出了生涯匹配理论,该理论关注人与事的匹配,涵盖了以下方面:现象取向学说,即重视个人的自我概念,自我观念的和谐程度。情境取向学说,即关注社会经济结构,注重个体的社会化历程或者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地位。差异取向学说,即强调注重个体的人格特质和个体的能力。

  生涯发展理论由舒伯提出。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各个阶段均要达成特定的成长任务,均要到达一定的成就水准或者发展水准,前一阶段能否实现成长任务直接关系到后一阶段的成长。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理论指出生涯规划包括知己、知彼、抉择、目标和行动五个要素。知己,就是认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能力、兴趣、爱好、父母的教养态度、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个人的影响等。

  知彼,即探索自身以外的世界,了解外在的环境,在职业生涯规划里指职业环境,了解就业渠道,了解各职业特性、对从业者的要求、发展前景、具体工作内容、报酬待遇等。抉择,指抉择风格、抉择技巧、抉择可能遇到的助力、冲突、阻力等。目标,即订立目标,包括升学目标、未来职业目标等。行动,即采取行动。这里五个规划的基本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以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对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共同的启示:首先,自我概念对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自身及情境的变化,自我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正确的自我概念有助于生涯成熟。其次,生涯发展受年龄阶段的影响,也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有关。再次,每个人独特的人格特质,独特的背景、家庭关系,个人受教育经验等因素都作用于个人的生涯发展。最后,特质与职业匹配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标准化评量工具来测量个体的人格特质,然后预测未来适应的成果。(作者:李薇薇)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