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二: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

  上周,笔者详细地给同学们梳理了一遍大学四年间学业课程方面的安排及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总结起来就是:大一重在通识、大二偏向专业、大三聚焦专业、大四是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期。围绕这个时间线,我们应该给自己制定学业规划,比如要考多少个专业资格证,如何安排好考证时间等等。

  本周,笔者将会转向职业规划方面了。读书求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致用,读书人最终也都会走向职场。大学是我们踏足职场前最后一个职业规划演练的黄金期了。在校园里进行职业规划演练,并不需要付出真实的职场代价。如果大学阶段还不进行职业规划,到了职场再“补课”代价就有些大了。

  职业规划听起来玄玄乎乎的,理论和方法也是不计其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方法论归结下来,我们做职业生涯规划时,无外乎就做三件事:认识自己、探索职业世界、实现人职匹配。

  学生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着重点就是认识自己和探索职业世界。本周,笔者将着重跟同学们聊聊在大学阶段如何从生涯规划的角度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哲学上讲的最多。职业规划领域讲的认识自己跟哲学范畴还是有一些差别,最大的一个区别在笔者看来就是:我们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工具来实现“认识自己”这个目标。

  这些工具有的是需要生涯规划师的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但是大部分工具我们都是可以用来自测的。通过这些工具得出的结论,能够直接地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以下几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Holland Code)这套理论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于195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二: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

 

  他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常规型(C)六种类型。个人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可以得出自己在这个六个方面的数值,根据数值的高低排序,取前三位或者前两位可以作为被测试人的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劳动力市场上的每个岗位也有其对应的霍兰德职业代码,当个人和岗位的职业代码匹配度越高时,个人就更适合该职位。

  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美国的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研制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这个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即外倾(E)vs内倾(I),感觉(S)vs直觉(N),思维(T)vs情感(F),判断(J)vs理解(P)。

  

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二: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

 

  四个维度如同四把标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哪个端点,就意味着个体就有哪方面的偏好。如在第一维度上,个体的性格靠近外倾这一端,就偏外倾,而且越接近端点,偏好越强。

  除了上述两个主流常用的自我测评工具外,还有一些其他自测工具也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比如多元智能。不管使用哪种自我测评工具,我们都应该辩证的运动的思维看待测试结果。既不能不信测试结果,也不能盲目地全信测试结果。每过一段时间也应该重测一遍,尤其是在学生时期,每个人的可塑性极强,因此这些方面的测试值会有一定的波动。

  关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笔者曾详细地讲解过,欢迎阅读了解更多。

  作者:Mr. X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