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设妄图弯道超车时,请放过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校园,尤其是进中小学校园的呼声和政策在近几年来受益于“新高考”改革的春风越来越强。很多学校也迎风而上,陆陆续续地开设了自己的生涯规划课程。

  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伟大进步,生涯规划教育必须进校园,而且要尽可能早的进校园。这不仅有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我们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他们想成为的能成为的人才。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都需要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个人都是人才,只要把每个个人放到了合适的地方,人人都是人才。如何做到把每个人都放到合适的地方呢?生涯规划是唯一能够做到这点的。

  对个人来讲一个良好的生涯规划过程应该包括如下关键节点:启蒙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生涯规划的启蒙阶段应该是越早越好,这也是为何我们呼吁正压规划教育要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原因。生涯规划探索也是越早开始越好。从人的一生轨迹来看,最理想的生涯启蒙和探索时间点是从小学阶段开始。

  中小学校园的生涯规划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本是一件额手称庆的事情,但是任何事物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笔者因为工作原因的问题,深入参与了某市一些公立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和执行。初次参与这些项目是在2015年初,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四年了,也有几所示范学校已经形成了很多阶段性成果。

  笔者今天写出这些文字既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不是唱衰我们的生涯规划课程发展。仅仅是把在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一些不利于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迹象表述出来,既是为了鞭策自己在以后的工作要尽量避免,也是希望可以启发我们的从业同仁,要是能够帮到一些同仁或者缓解一个两个这类问题,那就是莫大的幸运了。

  这些年来,笔者总结自己的工作发现,目前阶段我们在把生涯规划教育引入中小学校园的时候,有以下三个重要的情况不利于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们在生涯规划路上正确地前行。

  功利心重

  在国家和社会呼吁生涯规划教育进校园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的校长和管理层目光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学校建设方面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就跟不久前很多学校对创客教育趋之若鹜一样。因此,不管学校的师资力量现状,也不管课程团队或者授课老师的专业性,都先把课程开起来再说。因为他们明确地知道,只有敢为人先才有可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才能为学校和自己增光添彩。

  在校长为首的管理层的强压之下,很多学校的老师在根本不具有生涯规划知识更别说生涯规划教育技能的前提下赶鸭子上架成为了学校生涯规划课的上课老师。这些被迫上岗的老师,不得不恶补一点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抑或是上网找点课件,然后就开始给学生们上课了。

  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碰到了不止一位老师在自己没有弄清楚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时候,就开始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还带领学生做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测试,使用的测试题还是20年前的版本。

  当然了,在这种生涯规划进校园浪潮的推动下也涌现了一批“半路出家”加入生涯规划教育行业的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精心地准备成为了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计和教授老师。笔者真的很佩服和尊敬这群践行着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的园丁们。

  重形式轻内容

  承接前面提到的功利心重的原因,很多学校在设计自己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时很多都是基于所谓的PBL模式设计的,最后都会有一个课程项目展示环节。每个学期的生涯规划课程时间段都是为了最后的这个项目展示服务。

  生涯教育课程的设计的初心如果是为了最后的项目展示这样的一个形式,而生涯规划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可间断的具有一定阶段性的以人为中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个人的出生一直延续到其死亡。所以在功利心驱动下的重形式的生涯规划课程与生涯规划在本质上就是相互矛盾的,一旦为了课程结果的登台展示形式,那么课程的内容注定是苍白无力的。

  笔者这些年来,参加过太多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汇报展示,很多学校都是在做“职业日”表演,选定一个日子大多数在临近期末的时候,学生们都Cosplay出很多常见的职业岗位,比如经常、消防员、医生、护士、空姐和老师等等。

  整体就像一场Cosplay的走秀,笔者曾跟某学校的“职业日”走秀学生简单交流过,问他们整个学期的生涯规划课上的是什么内容?得到的答案是:我们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被老师分成了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都开始为自己小组今天要表演的角色做准备。笔者又追问做了哪些准备呢?答:主要是准备服装和表演形式,也要去跟家长一起查阅自己要表演的角色一般要做些什么。还好,至少这里涉及了一点点探索职业的方法。

  迷信专家

  这点也是跟第一点功利心重有关,因为师资队伍在生涯教育方面的准备不充分,为了让自己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听起来更高大上,所以很多学校会引进专家,这些专家团队一般都是来自中国台湾的,毕竟中国台湾的生涯规划教育却是比我们中国大陆发展得要成熟一些。有的学校甚至趁着地区的一些外籍教育专家福利,还能够有国外的专家或者教师在本校工作。

  这些年在教育领域跟学校和政府单位合作,有幸结识了一批国外专家顾问,笔者总结出一个挺可乐的现象:这些专家一来到我们中国好像就是全能的,初踏中国的时候能够在英语教学方面指点江山、创客教育浪潮来临时他们开始在这方面头头是道了、当生涯规划教育火起来了他们又摇身一变成了生涯教育专家。也不知道是他们真的这么全能呢,还是他们的外国嘴脸好用。

  笔者因工作接触学校中有两所因为区教育局的福利,设置了外籍副校长一职,就在合作的这些年里刚好这位副校长一开始是英语教学培训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刚做不久创客教育火了,然后这位副校长就负责学习的创客教育了,现在生涯规划教育火了,这位副校长又成了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计管理者。为学校业设计出了很多结果都很光鲜的职业课程项目,比如:职业日、多元智能、成长型思维、工业4.0等等。

  这些项目都为这两所学校在当地博取了不少眼球,学生的实际成长有多少,笔者没有机会完成一个全部调查,但是从随机采访的学生和家长来看好像并没有太大的直接意义,除了被增加了负担。

  另外一个笔者亲身经历的场景就是,有一次实习项目该校需要协助,刚好这位外籍副校长也出席了会议,整场讨论下来,这位副校长除了一直重复那几句:我们美国怎么怎么样?我曾经做某项目时,如何带学生去国外做Job shadow外。没有对整个项目的进展,提出任何有建树性的意见或者方案。

  总结陈词的时候,笔者依然要重复一下本文的基调:绝不是为了哗众取众,更不是唱衰我们正蓬勃发展的学校生涯规划课程;是为了鞭策自己和激励同仁们脚踏实地、从现状出发、以人为本、博采众长开发出真正利国利民、服务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及周边活动。

  【作者:丨罒灬罒丨;编辑:Cat_A_Job】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