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方法论:生涯规划

  开学已经两周,大学生涯新的一段旅程已经开启。你是否渐入佳境,抑或仍然处于迷茫、徘徊状态?

  四个学年、八个学期的大学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每天忙忙碌碌奔波于各种学习、工作、实践、锻炼、休闲、娱乐活动,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自媒体不断抢夺注意力,没有定力毅力、目标方向的人确实很容易迷失方向、蹉跎岁月最终一事无成。

  但是我们都非常清楚:关于自己的未来,最后抉择必须由自己做出;因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快乐还是悲哀,全部都要你自己来承担。

  作为生涯规划师,我一直认为:解决生涯问题和进行生涯决策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但只要有时间、动机和努力,我们就能发展技能,并学会控制我们的生涯!而生涯规划是解决生涯发展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每个人都渴望成长进步,做最好的自己。而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我看来就在于方法论的不同。

  必须承认,凡事都有方法论,那么,成长的方法论是什么?

  这时,我总会想起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步行到十公里外的三个村庄。

  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具体的路程,他们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到路边再也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越低落,最后到达目的地的人寥寥无几。

  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具体的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自己走过的距离。当走到全程一半时,大家觉得有点累;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的情绪已很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直到最后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才又振作起来,继续向前。

  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惫,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三组人,面对的是相同的路程,可他们的行进过程却迥然不同,这种巨大的差别是因何形成的呢?目标吗?他们都要到村庄去;工具吗?他们都在步行;距离吗?都是一样的十公里,尽管有人清楚有人不清楚。

  我想,决定性的因素是里程碑。正因为缺乏里程碑,第一组、第二组人很难了解自己努力的成果,他们自然就越走越累,情绪越来越差。反之,有了里程碑,第三组人就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每超越一块里程碑,他们就获得一点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向前走。

  而在漫长的行程中,这种动力是多么不可缺乏啊。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对于这句话,他在自传里如此解释:“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四十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刚跑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其实,山田本一所画下的那些标志,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里程碑。他所越过的每一块“里程碑”,都如同一座“心灵加油站”,不断地向他的心灵输送能量,最终使他一马当先抵达终点。

  正如山田本一,要在马拉松赛中为自己寻找标志物作为“里程碑”,我们的一生也要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里程碑”:或者是一份自己详细拟定的“人生规划”,或者是自己具体记录下来的“成绩册”,或者是心中仰慕的师长的成长历程……有了人生“里程碑”作参照,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自己人生的每一点进步,就能不断地收获成就感,从而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地走向终点。

  所以我认为,通过生涯规划的理念、方法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然后不断前进,就是我们应有的个人成长方法论。

  衷心祝福同学们有一个精彩、充实的大学生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