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不愿996,中年难免007

  文 | 廖舒祺

  取这个标题是为了让大家点进来看这篇严肃分析的文章。

  最近收到很多“职场中年危机”的咨询需求,甚至有一些是原来特别优秀的同事,可见大家对于职场中年危机的焦虑和困惑,所以决定写一篇文章来统一回复。

  如果你寻找的是一篇教你如何中年跳槽的文章可以转身离开了,思路不清楚,光靠跳槽解决不了人生的根本问题。

  大家对于职场中年危机的焦虑是有原因的,据调查,企业裁员的平均年龄是37岁,而很多企业的招聘要求中明确写着:只招35岁以下的员工,这不仅让人好奇,那些失业或者濒临失业的“中年人”去哪里了?

  网上流传了一组段子:

  我还没说那些让你的中年危机感扑面而来的职业外的其他事情:父母生病、孩子升学、情感危机、身体状况......这一切的叠加不禁让人觉得,人到了中年真是一地鸡毛、兵荒马乱,看不到选择和希望。

  果真都是如此吗?

  把问题归咎于年龄,是最无力的选择。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回到问题的本质,于是我开始思考:中年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那些把中年危机变成中年转机的人

  那些在职业上取得卓越成绩的人35岁时都在干嘛?

  马云,30多岁的时候辞了大学老师的工作,35岁凑了几十万开始创业,那时候公司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用他的话说就是在大街上只要是个人都想招来做员工,最惨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200块钱;

  乔布斯,30多岁的时候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不得不重新成立一个工作室,一切从头再来;

  王阳明,从22岁开始考“公务员”,一直考到28岁进入体制内,35岁的时候因派系斗争被排挤,被发配到偏远山区,与此同时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他的父亲也惨遭降职。

  这三个人后来的成就大家都知道了,我想说的是,中年危机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产物,每个人在一生奋斗中都会遇到坎,有的人因为人生际遇提前接触中年危机,有的人可能晚几年。

  为什么有的人能把中年危机变为中年转机,有的却只能放任让中年危机演变为老年悲剧?

  从老年视角定义问题,

  从青年视角寻找方法

  在我看来,中年危机这个事情,要“从后往前”定义问题,而要“从前往后”的视角寻找答案。就像我们现在回看青春期的迷茫一样,如果从老年回看中年危机的问题,会有怎样的视角?

  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西塞罗有句名言:“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那么你到了晚年只会比年轻时更加幸福。”

  中年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有的人说是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有的人说是家庭的责任与压力,有人认为中年危机其实是财务危机。

  而我的观点是:中年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一种精进感的松弛。

  什么是精进感的松弛?

  脱不花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中年人最难看的姿势是一种故作高深的边缘感。

  人生应有的态度是:永远要打主力,无论被分配在哪个位置上。

  我们在年轻时,面对一项工作任务,会去查找很多资料、询问前辈外加自己的理解来解决问题;人到中年,似乎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差不多得了,早点做完早点回家”。

  就在这么一个个“差不多”中,学习的劲头慢慢松弛下来,没有了使命必达的念头和行动,每天在重复的工作和生活中被动前行,每天重复同样的行为,又想得到不同的结果。

  我们的精进感究竟是被什么腐蚀的?

  我从两种中年危机的人身上看到了答案。

  忙碌而无效的中年人:

  这种人虽然还保留着年轻时那股子行动力,但由于没有深入思考自己的长期发展赛道和不可替代的能力,很容易被外界影响,或者很害怕不做事带来的“落后感”。所以你总能在职场看到那种大包大揽、事事亲为、觉得谁都不行然后把自己累得要死的“主管”。

  焦虑而无为的中年人:

  这种人自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已经步入智者行列,可以云淡风轻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努力挣扎,萌生出一种莫名的、故作高深的“边缘感”。

  殊不知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人如果缺乏行动去支撑思考,也只能停留在只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但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状态。想想身边那些爱讲道理、却从不以身作则的油腻中年人。

  这就是中年危机的本质:缺乏精进感,丧失了年轻时的行动力,还未获得年长者的思考力。

  行动+思考:中年危机的破局

  如何把中年危机变为转机呢?

  我把上面的分析画了一张图来展示,

  从整个生命阶段来看,当我们年轻气盛时,我们有着旺盛的精力,去不断地行动、心态就是“没有我不会解的题”,人生处于一种渴求“解决问题”的亢奋状态。当我们日行修炼步入年长状态时,就会反复思考意义、价值,生命处于不断“定义问题、重新破局”的沉浸阶段。

  然而,中年人的尴尬之处在于,有的事情没有那么能折腾了,有的问题还没有思考清楚,青黄不接:大部分人工作了10多年,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很多人寻寻觅觅、反复折腾,也无法建立起自己热爱的生活,大部分时候只能被动地被工作事务推着走、家庭责任压着前行,无法掌控、很难改变。

  什么样的人能把危机变为转机?

  能把人生危机变转机,免疫中年危机的人不是不会遇到困难和意外的人,而是即使遇到困难和意外,他们仍能保持足够的行动力,同时又足够开放能向身边的睿者和能人学习,不断行动、深入思考,这些人对于中年危机的抵御能力是最强的。

  用这样的态度去对抗危机,“危机”不但不是危机,反而变成“转机”,因为这时你既有年轻人的冲劲、又有了些生活阅历更懂得思考,这是让他们人生走向一个新阶段的蓄积能量期。

  马云30岁辞职,35岁借款创业,乔布斯30岁离开自己创办的公司,41岁回归再创佳绩,王阳明35岁被排挤,而后创立流传至今的“心学”,我自己以及身边很多没有放弃梦想的中年人也是30岁苏醒,35岁才逐渐对人生方向清晰……..

  抵御中年危机的心法:一息尚存,不断学习,持续成长。

  循序渐进,就是赢得人生。

  给了心法,再给几条技法:

  三条技法

  01 不自我设限,从模仿你的偶像开始

  查理·芒格,无数投资人的超级偶像,他却是一个人的终极粉丝,这个人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查理·芒格可以说是本杰明的信徒了:

  本杰明建议做的,到他这儿变成必须做到的;

  本杰明建议节省几分钱,他会节省几块钱;

  本杰明说要及时,他会说要提前。

  查理·芒格一生身体力行富兰克林所信奉的道理。在富兰克林的遗嘱中,他设立了两个小型慈善基金,这两个基金的目的是要向人们传授复利的魔力。查理·芒格很早就决定这是一项如此重要的课题而绝不能在死后才通过项目来传授。所以他选择自己来做复利的“活教材”,避免任何可能削弱他的榜样力量的那些铺张的开支。

  你的精神偶像就是你渴望成为的人,模仿他们的信念、习惯、方法会让你从最高方向和最佳状态来定义问题、思考路径,而不是困在种种不易察觉的限制性信念中。

  多问问自己:如果是你的偶像遇到你现在面对的事情,TA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关于这一点,《思考致富》的作者拿破仑·希尔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

  他说:“想让自己真正伟大,要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通过感觉和行动,尽可能接近地模仿伟大者。”

  他有9位“内阁成员”:爱默生、佩因、爱迪生、达尔文、林肯、伯班克、拿破仑、福特和卡内基。

  每天晚上快要睡觉前,他会闭上眼睛,想象这群人围着会议桌与他坐在一起,而他通过担任“会议主持人”来支配着这个群体,向他们咨询问题、接受教诲。

  他将自己的性格托付给这些英雄来加以重塑。

  人到中年,常常会被过往的经历和环境进行自我设限,觉得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已经很难改变了。模仿自己的偶像,能让我们跳出局限看待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激发更多的尝试和行动。

  02 给自己安装一个“精神装置”

  到了三十多岁,需要思考和决策的事情越来越多,压力和责任也越来越重。很多人的状态是:上班时琢磨要不要搞个副业;在家又想着今天老板跟你说的那几句话是不是有什么深意;走在路上还烦心家里的一地鸡毛......事与事之间的情绪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影响到下一件事情的心情和效率。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家里孩子不听话,早晨的时候闹得不开心,结果出门后一整天“遇到”的都是奇葩人、糟心事。

  人生阶段这个阶段,要练随时切换场景、清空情绪、立刻重启,专注当下的能力。

  如何做到?

  给你自己安装一台“精神装置”,对这个法则用的最好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1998年,克林顿因为跟莱文斯基的丑闻,被搞得狼狈不堪。但是他身边的人发现,克林顿上午要在陪审团作证,下午要开内阁会议,讨论国家大事,他跟没事人一样,还是能够专注高效地处理任何事务。

  当时的财政部长鲁宾就很好奇了,问他,你怎么做到的呢?

  克林顿开玩笑似的说,因为我有一架“精神装置”。也就是说,我就像是一个装置一样,拨一下开关,我就切换到一个状态。该处理丑闻就处理丑闻,该处理国政就处理国政,两不耽误。

  启动这个“精神装置”的开关,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个动作,例如,我有个朋友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当他心情不好但又不得不去处理一些重大任务时,他就会把手表慢慢解下来,然后再慢慢戴上,当他按下表扣的那一刻,他就焕然一新了。

  学会为自己设计情绪和精力的重启仪式,可以很好地训练我们的职业弹性,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面对同样的压力与逆境,你会比别人恢复得更快,会对各种变化越来越有掌控感,这是一项十分宝贵的能力。

  03 调动家庭资源,抵御中年危机

  当面临财务危机、工作困境的时候,回到家,夫妻双方就很容易互相指责和嫌弃对方,其实越是遇到危机、做重大决策时,越需要以家庭为单位来共同进退,互相理解和扶持。

  我身边就已经有好几个女方做全职几年,家庭遇到危机,男方回归全职女方出门赚钱养家,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话很有道理:

  真正帮我解决中年危机的,靠的是家庭,靠的是夫妻双方的收入和支持,是父母的养老储备和义务劳动,是孩子的成长和回馈,是家庭的理解和包容。

  总结一下:如何才能避免在中年加速贬值,化危机为转机?

  保持精进感,持续行动、深入思考,永远向你渴望成为的人学习;

  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启动“精神装置”来重启情绪;

  借助家庭的力量来度过难关;

  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来源:舒祺聊职场(ID:sqlzc01),作者:舒祺老师,新精英生涯签约讲师,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曾任世界500强亚太区人才与组织发展经理,运用职业规划技术用10年时间实现自己的职业自由,在行职业转型话题咨询量第一的职业教练。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