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中阶段,是奠定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引导中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有助于中学生志愿选择,还可以为其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之一的中学教师,如何在这个阶段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呢?

  其中大体可分为3个主要方向作为展开,即:“我所爱”、“我所能”与“世所需”。

  “我所爱”

  我所爱的、或我认为有价值的专业、职业,能为我们带来乐趣和满足。老师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第一步,就应该重点考虑中学生的自身偏好。对于处在幻想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只有面对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心甘情愿、不遗余力地去追求。

  所以,老师们可以在这个阶段引导中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我想从事什么职业?

  我喜欢哪些职业?

  从事哪些职业能让我开心?

  ……

  “我所能”

  如果“我所爱”是感性地去畅想未来的话,那么“我所能”就是理性地去把握未来。凭兴趣选择专业、职业本身并无大错,但有兴趣并不代表自身有能力胜任那个专业、职业。老师们可以在“我所爱”环节之后引导中学生理性评价自己,明白自身能做什么,了解自身的能力、需要、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智力和意志等。

  特别是在高考综合改革的今天,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作出选科、走班、志愿填报等决定时,都需要对自身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既要尊重自身兴趣,又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老师们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帮助中学生发现和确认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引导中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有人喜欢当程序员,有人却喜欢当导游?

  为什么有人做事雷厉风行,有人做事却慢条斯理?

  为什么有人不懂人情世故,有人却善于察言观色?

  ……

  “世所需”

  在中学生对“我所爱”和“我所能”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之后,老师们还可以引导中学生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即社会和未来“能让我干什么?”、“能为我提供什么机会?”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如此之快的今天,我们更要随时关注社会大环境,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除了以上3个方向,老师们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互动和体验的环节,丰富学生们的感受,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

  1、老师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激发中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增加其对职业与技术的了解,理解社会与人的发展联系,培养中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

  2、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外职业体验营活动,让中学生进入到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这样的职业体验营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中学生对职场产生感性认识,还可以对自身的职业心理特质进行自我评估与验证。

  让中学生积累一些职业体验是帮助他们探索职业最直接的方式,不管是对他们的选考科目选择还是志愿填报都有着非常实用的帮助。

  当然,中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难免会遭受挫折与失败,造成行动积极性不高或抵触情绪再所难免,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中学生分析产生挫败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成功失败皆是人生体验,勇于面对困难才是人生赢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