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时期的化学教科书长啥样

  我国的化学发展史渊源流长,距今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会制作陶器,后来还在世界上率先制作了瓷器。明末清初宋应星(1587~1661)所著《天工开物》(共18卷)是16世纪世界罕见的化学工艺百科全书,17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成为世界科学名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科技发展似乎存在一个历史断层,近代化学的知识、理论确是在19世纪中叶从欧洲传进来的。

  徐寿,近代化学的启蒙者,生于公元1818年2月26日,死于公元1884年9月24日。江苏无锡人,号雪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安庆军械所工程技术人员,最早从事自造木质轮船“黄鸪号”。后在上海江南制造局译馆多年,译有《化学鉴原》、《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等书,系统地介绍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此外,还译有《汽机发轫》《营阵发轫》、《测地绘图》、《法律医学》等书。

  

 

  中国第一本近代化学理论教科书《化学鉴原》

  现代无机化学的老祖宗——《化学鉴原》,成书于1871年(清朝同治10年),是清代化学家徐寿翻译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无机化学教材,也是中国第一本近代化学理论教科书。该书出版后,《申报》对其褒奖备至,称赞译著“精神微妙,无美不臻,而笔面述之者又复斟酌尽善 , ⋯⋯以之为工师之规矩、儒生之图籍 ,不将其家喻户晓哉 !”1934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编纂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教科书之发刊概况》一文中更直接称:"江南制造局翻译官傅兰雅、徐寿和徐建寅译的《化学鉴原》六本……有经学堂采用为教科书。"

  

 

  《化学鉴原》由美国传教士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述完成,1871年江南制造局出版发行,原著是由D.A.韦尔斯(David Ames Wells)在1858年编写的《韦尔斯化学原理及应用》(Well’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hemistry)。原著前后经历了15次再版增订,一直为当时美国流行的化学教科书。《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对它的描述是:“英国韦尔斯撰,傅兰雅口译,金匿徐寿笔述,所以鉴别原质,无机化学为首务也”。

  

 

  化学鉴原的口译傅兰雅,他为晚清中国带来了很多新空气

  

 

  《化学鉴原》和 Well’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hemistry

  《化学鉴原》共六卷。卷一总论;卷二、卷三论非金类元素;卷四至卷六论金类元素。全书译笔畅达简洁,所译各种化学原质(元素)名称,若中国古已有之者仍沿用旧名;若古无今有者则采取音译之法,按英文读法音译之,每种元素以一字概之;若已有前人翻译的名称,选用合适者留用之。总之,此项工作做得较为妥善,比起法国人毕利干在撰写《化学指南》时所创造的新字要易解得多。所以以后翻译化学书者均采用徐寿在本书中的方法。

  《化学鉴原》反映了当时的化学成就。难度相当于今高中一年级教科书水平。全书基本采用"总——分"的形式,先介绍总括性基础知识,再介绍各分支的内容。如在介绍金属元素知识时,先总论"金类根源"及"金类分属’’,后分论"碱属之金"、"碱主属之金"、"土属之金"、"贱金"、"贵金"等五种不同类别的金属元素。其中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中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及分类、元素化合的原理及化合定律、道尔顿原子论等基本化学原理;非金属知识中介绍了氧气、氢气、氨气等气体及其它非金属元素的各种性质及化合情况;金属元素部分除了介绍了金元素等单个的金属元素外,还重点介绍了氯化钠、氧化铜等相关化合物的相关性质;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部分与无机化学实验相关的化学仪器,如量气管、阿尔干灯(空心灯)、酒精灯、压缩空气输送管等。

  

 

  徐寿在本书中,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巧妙地应用了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例如钠、钾、钙、镍等。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我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本书曾被认为是化学二字的最早出处。实际上化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856年英国传教士韦廉臣(1829-1890)编的《格物探源》一书,是英语Chemistry一词的意译。《化学鉴原》在将原本翻译过来时,也将其中除了理论知识之外的化学应用部分内容加入到了书中,如书中第二卷第一百一十五节《漂白各法》、第四卷第二百兰十五节《制火药法》等都是对近代工业中制取化学产品的介绍。由此可见,《化学鉴原》在其内容的安排上,既有对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对无机化学知识实际应用的介绍。

  1899年徐维则在他所著的《东西学书录》中对《化学鉴原》这样评价:“专论化成类之质,于原质论其形性取法、试法及各变化并成何杂质,变而无限小而无内皆能确言其义理,中译化学之书,殆此为善本。”由此可见,《化学鉴原》作为一本无机化学教科书,其内容包括了介绍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元素的取得方法,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等,书中表述详尽,解释非常清晰明了,被誉为“善本”。

  

 

  《化学鉴原》对现代化学的影响

  《化学鉴原》的内容安排可以是现代化学教材结构的维形,它这种将理论知识、化学实验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结构安排直接影响了19世纪70年代大量同时期化学译著的翻译,也对现代化学教材的编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曾说:"一门学科的发展并不完全是,或者说常常不是按照该门学科的内在逻辑进行的,相反,往往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相关联的。有两个条件持别的决定一门学科的走向:一是社会需求,一是大师的取向。"正是这两个条件,中国近代化学应运而生,也才有了之后各种化学译著的编译与传播,为近代中国带来西方先进的化学知识。译著中,徐寿和傅兰雅更是首创了罗马字音和汉字音相结合的化学元素命名法,并发表了我国第一张《中西名元素对照表》,为此后化学书籍的编译工作在化学名词术语方面奠定了基础。

  附注:原文中部分名词的现代名称 分剂--摩尔质量 原质--元素 杂质--化合物 强水--酸(如盐强水--盐酸;硫强水--硫酸) 轻气--氢气 淡气--氮气 养气--氧气 绿气--氯气 爱力--类似于库伦力的使物质形成化合物的力 多而敦--道尔顿 质点--微粒 原点--原子 杂点--分子 酒灯--酒精灯 空心灯--高温喷灯

  《化学鉴原续编》

  徐寿等在翻译《化学鉴原》时只译出了原书的无机化学部分,在介绍有机化学时,他们选用了英国新出的一部化学教科书,书名定为《化学鉴原续编》(1875 年)。

  《化学鉴原续编》共二十四卷,所论述的元素有四种,其化合物十分繁多。由于西方人为化学元素取名时,或以地、或以人命名,或以形状性质,或从颜色气味命名,所以文章中集聚了大量的这种名称。由于那时有机物的英文名称也还没有统一, 徐寿和傅兰雅在翻译有机物时采用了音译, 因而该书比较难读。在翻译时一般从简节选,难免有有挂漏之处。

  

 

  《化学鉴原补编》

  徐《续编》译出之后,他们见原书的无机化学部分的内容比《化学鉴原》更丰富,更有条理,于是又将其译出,定名为《化学鉴原补编》,于1879 年出版,其中还加入了论述新发现的元素镓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化学鉴原补编》六卷,卷一至卷四论非金类;卷五卷六论金类;附卷专论体积分剂。

  

 

  中国最早的分析化学译著《化学分原》

  《化学分原》是中国最早翻译出版的分析化学教材,1872 年由江南制造局出版 。《化学分原》是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实用化学工艺分析教材的中译本,首次将西方近代分析化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标志着近代分析化学的正式传入,其分析化学实验知识和科学仪器的介绍,为中国传统化学走向实验化学奠定了基础。

  

 

  《化学分原》译自 1866年新版本 ,它是在伦敦出版的第五版修订重印版 ,即美国费城出版的第四版,名为 An Introduction to PracticalChemistry , Including A nalysis ,应译为《实用化学及分析化学导论》,系欧洲化学名著。英国傅兰雅口译,无锡徐建寅笔述。

  《化学分原》共八卷,前五卷主要是定性分析化学部分 ,主要介绍焰色反应法和硼砂烧珠法和酸碱指示剂等定性分析方法以及从数十种物质中分析判别是否含某元素或某化合物的方法;第六卷属定量分析化学部分,主要介绍重量分析法的一般要求和基本操,书中以多种化合物、混合物为例,具体介绍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第七卷为化学工艺部分 ,第八卷是附表. 具体内容如下 :

  卷一总论并论制造玻璃器皿;

  卷二论试验各类物质,包括已知与未知之物;

  卷三专论简质;

  卷四论繁质;

  卷五论消化于淡水、酸水中的物质;

  卷六论考数;

  卷七论制合材料;

  卷八为附表。

  原创: ChemNews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