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读书笔记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读书笔记

  文/忘忧居士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是日本精神科医生&作家桦泽紫苑的一本时间管理著作,讲了以专注力为核心的时间管理方法。本书以序章为纲,从四个原则出发,讲述了将效率提高几倍的方法,从而节省出自由时间,用于“主动性娱乐”、投资自己和放松。

  书中非常强调的是专注力,没有专注的工作时间是没有灵魂的(暴言)!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强调的努力都是在砸时间,以每天工作或者学习十多个小时为目标,总想着能不能多工作一些时间。但是我们最终看的是成果,在《麦肯锡工作法》一书中提到,麦肯锡的员工从来不会以工作时间长为荣,他们只看有多少成果,即成果导向。而在疲惫的时候我们无法集中,专注力一落千丈,效率自然非常低,时间投进去产出却非常可怜。而且,熬夜学习或者工作破坏了第二天的专注力,得不偿失!那么,要如何保持高专注呢?

  首先,书中提到15分钟是一个专注力集中的周期。一个人高度集中专注力往往能持续15分钟左右,超出这个时间就会注意力分散而无法集中。在15分钟之后进行一轮小的休息,在45分钟和90分钟之后进行一轮大的休息,这是比较合理的节奏。这和番茄工作法有类似的地方,番茄工作法就是以25分钟为一个周期,中间有一次5分钟的休息,三个周期后进行一次大的休息,只不过周期时长改成了25分钟,不过根据作者的描述,15分钟这个时长是有调查数据支撑的,相对比较合理(我猜测这个调查可能是拿成年人的持续工作时间作为样本,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复习不到20分钟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吧)。

  所以根据这个原理作者提出了“冲浪式工作法”,个人以为这就是番茄工作法的翻版了。我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正处于一个即将展开期末补天计划的清晨,心下好奇就准备实践一下。我同时准备了三门要复习的课,然后用三个周期进行一门的复习,一轮大休息之后换一门课,中间就闭目养神或者看一些音乐视频,一天下来学习体验挺不错,且遍历的知识点也不少。

  第二点收获是时间限制法。这个方法一方面是由于众所周知,快到截止日期的时候效率就会变得奇高,这是一种用截止日期倒逼出效率的思想。另一方面,一位名为埃米尔·克勒佩林的德国神经科医生做过实验,发现在限定时间内,人们效率最高的分别是开始的时候和临近结束的时候,那么把45分钟划分成三个小单元,在每个十五分钟内,都会有一次开端和结尾,调动较高的效率。

  这里有三个小技巧。第一,不要设结束时间,设开始时间,也就是说,不要想着这件事情什么时候截止,定一个做这件事情的时间;第二,用秒表将时间消耗可视化,看着时间赤裸裸地溜过去会很有紧迫感;第三,采用“后有约定”工作术,在要完成的工作后面设置一个事件强行截止来加强截止时间的约束力,打个栗子,我要在十五分钟内背完五十个单词,然后我给同学发消息约二十分钟后吃饭,这样我就会想方设法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任务,因为我既不想背到一半打断让自己很难受,也不想鸽了同学。

  我的第三点收获是关于自由时间的安排。作者说,在日本,很多人会选择把自由时间拿去工作,延长工作时间从而获得业绩,而对娱乐有一种奇妙的负罪感,我想说,其实我一个中国学生也是这么想的,不仅是我,我身边的好多同学也会总会在做了一两件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后鬼哭狼嚎“又一个晚上水过去了”。作者在美国留学三年之后改变了观念,他认为自由时间一定不要工作了,应该“享受生活”!当然了,享受人生不是说通宵打游戏追剧,而是要:“主动式娱乐”、放松式娱乐。显然他是针对上班族给的建议,但我觉得作为学生,我们也可以调整自己的休息方式。

  主动式娱乐是指下棋、体育运动、看书等需要过脑子,能从中获益的娱乐;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式娱乐,即看电视等只需要被动接受灌输的娱乐,这些娱乐相当于一个长期的涣散专注力的负面训练。我个人很喜欢阅读,所以对这一点颇为认同!

  放松式娱乐是指那些将专注力彻底归零的放松,比如和朋友聊聊天,散步,欣赏音乐等。毕竟我们总是高度专注也太累了,适当地解散专注力,让大脑也休个假吧!

  除了以上这些,其实书中还讲到了关于如何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下午如何重启专注力,晚上时间的利用等等,甚至给起床困难户提供了好多方法,有脑科学原理也有实操建议,我简单做了一些整理罗列。

  l 获得清醒早晨的五个方法

  1.早上起来洗个澡。其实早起洗澡的进阶版是晨跑,不过对很多人来说早上起来锻炼比较困难,洗澡会相对简单一些。

  2.拉开窗帘睡觉。主要是让阳光照进来,刺激血清素合成,从而使人清醒。

  3.早上被闹钟闹醒后如果实在不想起床,不要闭着眼睛赖几分钟,而是睁着眼睛躺五分钟。原理同上条,日光2500勒克斯以上照五分钟血清素就开始合成,而且躺着躺着赖床的心情就没了。

  4.节奏性运动。节奏性运动指的是那种带节奏的运动,不一定要到室外去跑步,散步、广播体操甚至是大声朗读、高尔夫挥杆练习也是可以的,其中最简单的应该是散步,一般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散步会比较好,原因……血清素。

  5.细嚼慢咽吃早餐。不吃早餐或者潦草吃早餐是会让整个上午都没有精神的,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会饿,还在于血糖浓度。另外,细嚼慢咽也算是一种节奏性运动(暗示)。

  l 午睡注意事项

  午睡时间控制在二十到三十分钟;午睡前喝一杯咖啡,由于咖啡一般在半个小时后起效,故等你醒来后就会是最清醒的时候。研究表明,超过一个小时的午睡甚至可能会对健康有不良影响。

  l 午后重启

  1.十分钟的运动。不用多,十分钟内就可以,但要奔放一些,比如去跑跑楼梯,用力跑(注意安全)。

  2.更换场所。长时间出于相同的环境中很容易使人疲劳,导致注意力下降,适当转换一下场所可以刺激神经元,提高海马体活力,从而使大脑机能恢复。

  3.穿插重启。原理和第二条差不多。这条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几门课轮换着复习。高考备考的时候很多人喜欢一门课看很久(比如我……),这样很容易让大脑疲劳。现在我备战大学期末考就经常好几门课轮换,反正期末考八门,有的是科目换……

  以上方法的核心思想都在于让自己始终处于大脑状态活跃、注意力可以有效集中的状态中,从而使相同时间下收获的成果更大。

  关于运动。很多人都会以没时间为由而不去运动,但运动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习惯,尤其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不过要注意的是,运动不能过度,过度运动反而会妨碍注意力集中;另外,睡前三个小时前结束运动较好。

  不要把疲惫留着过夜。作者提到他的日常生活并不会因为工作日或周末而区别对待,对他来说每天的日程节律是一样的,因为他会在晚上的时候清空自己的疲惫,也就是得到足够的放松。放松的方法主要是“和人交流”。很多人习惯学习或者工作到深夜,然后精疲力竭地上床睡觉,但我们应该在晚上的时候,某个时间点真正地结束白天课业工作的状态,放空自己,和朋友或者家人进行交流。这是一个很治愈的过程,原理在于后叶催产素的分泌……

  睡前十五分钟是记忆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内记忆的东西会记得特别牢,所以下次睡觉前十五分钟多想想知识点吧!

  l “for you”工作术

  1.ASPA。这四个字母是as soon as possible的缩写,意为把会让人等待的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处理。

  2.提前三十分钟行动。对学生来说,无论是考试还是和老师有约(可能是被找去喝茶……),一般可以提前三十分钟行动,这样或许需要一些等待,但是在等待的时候,三十分钟是两个注意力周期,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而且明确在三十分钟后有事的情况下,不是正好符合“后有约定”的条件吗?这是一小段专注时间啊!

  3.严格守时。事情未开始前提前三十分钟准备,开始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时间来,尤其是自己规定的任务,该几点开始就几点开始,不能把“迟到”和“拖延”变成习惯。

  l “趁现在”工作术

  1.2分钟判断术。任何可以在短时间内(2分钟内)完成的事情就立马把它做完,否则一方面心里挂着这件事情会分散注意,另一方面为之安排时间也会徒增麻烦,更有甚者在回过头来应付它的时候会付出额外的时间、精力、注意力成本,是不值得的。

  2.三十秒决断术。根据快棋理论,一个棋手在30秒内做出的决断和思考一个小时后做出的决断有百分之九十是相同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决断只需要在三十秒内快速解决就行。

  3.未决事宜的处理。三十秒决断术当然无法应付所有的决断,有些决定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也不能马上就下定论。对于此类事宜,我们可以在三十秒内决定一个做决断的时间,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暂时把自己从这件事情上解放出来,等时间到了再仔细考虑。

  最后再次强调,时间管理绝不是想方设法把一天塞满任务疲于奔命,我们的目标是缩短工作时间,以成果为导向。

  本书作者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行医、写书、演讲等工作成果颇为丰硕,而且读书、旅行、看电影等自由时间的安排也十分丰富,这是值得我们钦羡学习的。我目前只是花了两三天将这本书读了一遍,暂时做以上整理,我相信日后我会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