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小学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这是一篇招生宣传文章,但我想在开头先聊聊大家更关心的内容。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这是家长经常问我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当然有体系和规律的,这里大致说说语文学习和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关系。

  一二年级:字词基础与习惯训练

  一二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喜欢读书、阅读无障碍就可以了。这个时候,童趣天真的读物作为引入最好,在阅读中欣赏故事情节,体悟人物悲欢,培养想象力。

  二年级要逐渐摆脱图多字少的一般绘本阅读。各类童话故事是这个阶段的主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都是可以的。上次《海的女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争论,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这个阶段的孩子,从中体验到的主要是悲欢的情感。

  神话方面,中国的神话很可以推荐,朱大可先生编的《中国神话故事集》(浙江文艺出版社)图文并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

  一二年级,处于识文断字的起步阶段,所以必要的基本功训练不可少。课内规定的朗读、背诵不打折扣,近义词、反义词,关联词这些,要有清晰的概念,通过组词、造句学会应用,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年级:阅读转型与写作入门

  到了三年级,就是小学阶段的转型关键期了。阅读内容上会有两个变化,一是故事性和知识性要兼顾,比如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语故事、对联故事这些,通过有趣的阅读来拓宽知识面。

  比较推荐的作品,有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以口语写成,通俗易懂,叙事有趣,便于初学者积累历史掌故(这对后面古诗文学习至关重要),唯一的缺点是对学习书面表达不是特别有帮助。

  此外,白鹤文化编著的《写给儿童的成语故事》(贵州教育出版社)也很不错,该书引进自台湾地区,编辑和绘画、印制都很精美,同时附有例句和简短文言出处。阅读成语故事,可谓一举多得:既有阅读故事的乐趣,又能了解了成语的意义,同时也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就我个人的学习历程而言,从中受益匪浅。

  谜语故事、对联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意义,了解汉语的对仗这一重要特性,汉语的很大一部分魅力即在于此。这方面的读物不少,这里不赘述。需要了解的读者,可以通过文末二维码加群咨询。

  二是情感体悟更加深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赏析能力了,程度好的孩子,可以阅读稍微复杂些的文学作品。情感细腻的孩子,《呼兰河传》可以读起来。情感粗放一些的男孩子,《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基本可以看。原著吃力,可以看看改写版。比如《聊斋志异》,看文言文原著肯定吃力,但看看白话版作为涉猎,也是有益处的。

  写作方面,三年级是入门的关键点。入门难易,决定了他今后对写作的态度。我一向的观点是,鼓励孩子从模仿起步,多写多练,比背好词好句、硬搬套路要更加有效,也更负责任。

  中高年级:未来的分水岭

  从我的观察结果看,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能力,大概已经决定了后面初中、高中能达到什么程度。因为这个阶段的语文训练,已经涉及到今后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

  1.阅读鉴赏和文本分析能力

  四五六年级,孩子自我意识更强,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成长。这一阶段,课内文章的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分析,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这也是为今后应试的阅读模块锻炼基本功。

  在阅读上,要开始适当尊重孩子自己的品味。从应试角度考虑,初中规定的一些必读书目,这个时候可以开始看,原著如果吃力就看改写本。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一般成人能够阅读的文学作品,他们读起来也应该不会觉得特别吃力。

  举个例子,《雷雨》《茶馆》等剧本,五六年级其实就可以看了;《骆驼祥子》也不一定非要初中才能看。看过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的孩子,这时看鲁迅的《故事新编》,一定有另一番感受。

  余秋雨的散文、三毛的散文以及与之类似的文章,程度不错的高年级学生其实都可以看。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对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美感还是有帮助的;三毛的文章,可以让孩子了解在中规中矩的课堂写作之外还有另外的表达范式。《读者》《意林》这些杂志,在启发写作思路、提供写作范例方面也功不可没。

  从我接触的情况看,初中规定的阅读书目很多可以提前阅读,而且最好是提前。初中学业负担重,对阅读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经常没有动力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任务。诸如《儒林外史》这种没有主线情节的枯燥读物,学生主动去啃的可能性其实很小,即使去看也收效甚微。不如小学高年级看改写的版本,也算为初中阅读原著打下了基础。退一步说,要是初中果然不看的话,小学看了改编版留有模糊印象,也是提前做了补救。

  2.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四五六年级,诗歌和古文的学习需要开始入门。诗歌,应选取今古文化隔阂小的篇目,要转向在理解和赏析的基础上记忆,单纯的机械记诵已经不太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文言文,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早点着手准备,耳濡目染之下,初中就不会觉得特别困难。文言文篇目选择,自然也是以有趣为准的。

  诗歌赏析方面,要熟悉古诗的题材。多看看古诗词故事,是很有帮助的。文言文方面,现在市面上有各年级配套的文言文补充阅读用书,基本上可以满足学习需求。但关键前提是,如何形成和长期保持这方面的阅读习惯。

  3.逐步提升的写作能力

  四五六年级,写作上是逐步提升的过程,从语句表达通顺、标点使用正确、再到详略合理、熟用修辞,再到会使用写作手法、懂谋篇布局技巧,再到有意识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需要多读范文,从模仿别人到自我创作,多加练习。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个学年要完成16篇习作,这还只是义务教育的标准。

  关于写作,一般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是过于强调抒写真实的事件和情感;一是过于讲究写作套路。小学阶段是写作的探索期,一上来就要求我手写我心,就像要求一个刚学步的小孩要步履稳健一样,难度太大,容易产生挫败感。我一直建议多读范文多模仿,在掌握技巧的前提下慢慢写自己的真实感受。相反,如果在写作的起步阶段,就机械地要求背好词好句,开头段、结尾段按固定模板来套,这更为不可取。这样生硬套路化,不仅会让学生习作丧失个人特色,更会损伤其写作的兴趣,剥夺其思考和揣摩的机会。

  写作辅导用书市场上很多,但合适的的确是凤毛麟角,而且学生写作特点也因人而异。为免误人子弟,这里对写作辅导书不做统一推荐。

  4.这个阶段对未来很关键

  小学语文功底扎实,初中阶段在语文方面就游刃有余,可以集中精力拓宽阅读面,提升写作能力。文学文本阅读和写作这两块,目前在深圳中考中总计57分,不只是半壁江山。如果加上文言文阅读和实用文体阅读,那就是76分。到2012年中考改革,语文总计120分,到时可能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也会提升。

  最后补充一句,不能忽视课内教学体系,它是教学领域专家和一线资深教师搭建起来的,是目前最科学的体系。培训机构或者课外辅导能做的,只是把这个体系之下需要完成的工作做扎实。毕竟,学校老师面对40/50个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课外培训根据孩子特点,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老师介绍:

  唐贯,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国内TOP2教育培训机构北京校区7年教龄,在语文素养、应试训练方面有丰富教学经验,多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现来深圳创办“唐贯语文工作室”,致力打造特色语文辅导品牌。

  针对4-7年级学生和新初三学生,这次暑假我分别开了五门暑期语文课程。有兴趣可以接着往下看:

  ——语文趣味班(适合新四五年级)

  本课程从汉语的字、音、形等入手,结合对联、谜语、成语填字等趣味知识,让学生发现语文原来这么有意思。

  比如第一节课《古人姓名的奥秘》,我会告诉大家,张飞为什么字翼德,岳飞为什么字鹏举,孔子的名字怎么来的,《百家姓》里为什么“赵钱孙李”排在最前面。

  后面的对联课里,我会告诉大家,“桃李争荣日”的下联为什么可以是“荷兰比利时”,在讲汉字的来源时,我会让他们去发现“尖、歪、明、林”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文言筑基班(适合新五六年级/新初一)

  《聊斋志异》《世说新语》都是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推荐阅读书目。

  文言文是枯燥的,而且是脱离现实时代的,但又是非面对不可的。值得庆幸的是,小学生对稀奇古怪、妖魔鬼怪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所以,课程专门精选那些神乎其神、篇幅又简短的文言小故事,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文言文阅读习惯。

  ——《唐才子传》精读班(适合新五六年级/新初一)

  本课程将讲授《唐才子传》中的篇目,辅以古诗讲解和赏析,让学生既能锻炼文言文阅读能力,又能了解李白、杜甫等唐代著名诗人的故事,同时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所谓“知人论世”,是中国文学作品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只有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比如讲刘禹锡,会先讲《唐才子传》中刘禹锡的生平,并在课堂上赏析文章中提到的刘禹锡的诗歌《玄都观道士》《竹枝词》,让学生能知人论世,了解刘禹锡的为人性格以及诗歌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