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高中我没有按照兴趣选专业

  晶晶老师说

  辅导学生近十年,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学生的“天真”,而是来自父母的“成熟”。因此,每次辅导时,我坚持邀请父母,一起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

  来自学生的内心声音

  我需要被看见

  我需要被听见

  我需要被尊重

  我需要安全

  我需要归属感

  我需要和他人链接

  我需要有所建树

  当我全部的基本需求都满足了......之后......我就准备好去学习,准备好去服务...... 准备好去参与了!

  因此,我编辑了《学长学姐说·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系列,邀请我的学生们攥文,说出他们内心的真实声音!

  无论你是高中生大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请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段,细细品读学长学姐们的文字,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找到你自己内心的声音!

  01

  迷茫期

  漫无目的地乱走

  从小,我就挺害怕被问到几乎每一个小孩都会被问的一个问题:你长大以后想去做什么呀?

  别的孩子都快速地回答:我想当老师、我想当警察、我想当医生……只有我一脸茫然:我不喜欢这种“普通”的工作,这种随随便便就能想到的工作。我想做些特别的。

  比如,小时候看完一部小说,我就想当那种可以从特殊角度帮忙破案的法医;看完一部漫画,我就憧憬着将来可以当个神秘的调香师;听完一个故事,我又开始想当美貌与优雅并存的礼仪指导……

  但是那只是我刚看完小说、漫画、电影一时的冲动,过不了几天,故事带给我的悸动散去,我也就不再对这些职业抱有那种非它不可的执念了。

  这种状态其实一直持续到我高三。

  高一时候,学校也曾带着同学们做职业匹配的测试。测试的说明中写着,低于40可能学起来比较费劲,而分数高于70的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但是结果下来后,106个专业中,我的匹配分数全部集中在50-65,也就是说,所有的专业我都还算适合。

  当时的我只是草草翻了一遍报告,圈了几个觉得还算有意思的专业,觉得一切到高三再说都不晚,能考到哪里就去相应的学校相应的专业就行了(当时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能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何况我真的没有什么非去不可、喜欢的不行的专业,所以一直也没有定下一个目标,觉得按部就班地学习就行。

  不过虽然迷茫,但是我还是大体知道一点自己喜欢什么的。从小到大,我走的就是“多才多艺”的路线,学了七年舞蹈,参加过学校的合唱团和管乐团,高中时候话剧节当过导演,喜欢配音和摄影,甚至高三时候还随身带着索尼小卡片机各种拍拍拍……似乎和文艺方面沾边的,我会比较感兴趣。

  其实稍微意识到这些也只是因为上了高三,马上就要选择以后要走的方向了。至于真真切切的把它们都落实到以后要学习的专业、要从事的行业,这一点意识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加上我喜欢的东西真的非常多,我只是知道一个大体方向,一切就显得朦朦胧胧,像是在雾中摸索。

  02

  抹去雾气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晶晶老师。

  其实一开始被家长带着来见晶晶老师时候,我虽然很期待,但是并没有对这次会面抱有过大的希望----我不是没做过类似的测试,测试报告的解读会也不是没参与过,这次不过是换了家机构,能有多大不同呢?

  事实证明我错了,晶晶老师真的带给我不同的感受。老师是一个很善于引导、倾听和总结的人。

  首先我不是一个特别善于表达自己、把自己所有想说的都说出来的人,晶晶老师一直耐心引导,像是把我的包袱戳了个小口儿,里面的东西都自然地流淌出来。

  可能由于我说话比较容易啰嗦,也可能是人们普遍缺少倾听这一特质,晶晶老师真的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被倾听的感觉。

  我说话也容易散,想表达的东西在靶心十环,可我说出来的东西打了好几枪在七八环,晶晶老师一总结,就像是把七八环的枪眼聚到十环了。

  整场谈话下来,以前像是在雾气蒙蒙的镜子中看到的不真切的东西,晶晶老师伸手帮我抹了一把雾气,镜中之物一下子清晰明朗了。

  晶晶老师有话说:

  初见小Q学姐时,已经是高三下学期了,而且当天小Q学姐是请假一天,上午完成的测评,下午我们做的辅导。

  通常而言,高三的学生,我只做高考后的一轮,而且有且仅限12人。毕竟,高三学生的课业已经相当繁重,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更没有思维去探索未来,虽然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话题,是每个高中生在毕业前必须要开启的话题。

  可是,小Q学姐的妈妈一直和我说,“小Q学姐的爸爸听我课时,非常认同,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几乎一字不漏,花了1个小时讲给孩子。”

  一方面,我非常感恩家长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家长过于给孩子传达理念,却忽略了倾听孩子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我破例在高三下的时候做了这个辅导。

  通过测评报告,晶晶老师挨个跟我分析我的特质,和我探讨我的未来,并且和我一起在报告中给我推荐的职业勾勾画画。先是勾选一些我感兴趣的,然后结合我高中时候学的比较好的学科、家庭背景、家长意愿,最终确定了几个目标专业。

  【图:最终画圈的是结合起来的确定的目标专业】

  说句实在话,一下子有了清晰的目标,已经让我超出预期了,但其实这还不够。

  前面我提过啦,我喜欢一些文艺的东西,可我家里的两位都是财务出身,他们又希望我可以学习计算机或者医学相关的专业。图里圈出的专业,我虽然不排斥,但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高考结束但是还没发成绩那几天,晶晶老师说,之前帮我确定的专业,还是有一些仓促,于是又约我见了一次面,再一次、更深入的探讨选择专业的问题。

  这一次把我的兴趣也加进去了~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我们怎样能让它更有意思些?计算机+文艺,看似不很搭边的两部分,嘭一下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数字媒体技术。这既满足了我父母希望我学计算机的愿望,也能让我做点和美相关的工作。

  上次确定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已经让我有点飘忽的心安定下来,但也仅仅是安定,我依然对未来没有什么憧憬。这次再结合上我的兴趣,我开始心动、开始憧憬以后了。

  晶晶老师有话说:

  上一次见小Q学姐的时候,正值备考一模,需要的是稳定,小Q学姐自己的稳定,以及小Q学姐父母的稳定。因此,我虽然听到了小Q学姐心中一些其它的声音,不过并没有在当时展开话题。所以,在高考后,我第一时间约小Q学姐,做进一步的探索。

  在这一次的共同探索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小Q学姐的兴趣上。小Q学姐的职业兴趣最高是创造性,而最低的则是技术性和机械性,我一直都有担心,担心小Q学姐的兴趣会被压抑,更担心乖巧的小Q学姐会因为尊重我和她的父母,而放弃自己内心的想法。

  因此,我们这一次的探索更加发散,不拘泥于测评,也不考虑职业,只是探索,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既满足小Q学姐尊重父母的需求,学点计算机,又满足小Q学姐内心的需求,做点艺术。

  于是,数字媒体技术就成了为数不多的可能。虽然,我知道,这其实也并不适合小Q学姐,数字媒体技术还是属于工科下的计算机类,工科主,艺术辅。如果小Q学姐学了这个专业,一是大学未必真的学得开心,二是未来职业未必如意。

  可是,既然我都知道,又为何要提出数字媒体技术这个专业呢?因为这一次对话的主要目的是帮小Q学姐找到内心的声音,至于可不可行是下一次对话的主题。

  03

  事与愿违

  可我们依旧有选择的余地

  但是事情哪有那么一帆风顺呢?

  本来以我的成绩,勾选的专业我都可以选择一个还算不错的学校去学习,但高考成绩下来的那天,着实给了我一棒子。准备的并不充分的中国传媒大学的自主招生,自己做的最坏打算的北工大,统统都没接住我。最终,我只能舍弃最优,退而求其次来到了并不心仪的学校。

  税收学,在我印象中,就是我一直不感兴趣的“普通”工作,无非是去税务局、企业或者是事务所,每天坐办公室里对着电脑、账本和一堆文件发愁,是一个很正常很普通很枯燥很机械的那么一个工作。

  晶晶老师有话说:

  小Q学姐的高考分数出来后,最先慌乱的是妈妈。在此之前,妈妈一直坚持,要尊重女儿的兴趣。可是分数出来后,妈妈却一反初心,希望女儿报考提前批A的定向医学方向。

  那天,我们见面的时候,妈妈在不断反复地说,“女孩子,学个医多好啊,提前批定向,也不用愁就业。”小Q学姐坐在我的身旁,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打断了妈妈,问小Q学姐,“你的想法呢?我们想听听你的想法。”

  “我不想学医。”小Q学姐说。

  此刻,妈妈试图介入说服,被我打断了。我继续问小Q学姐,“可以和我们说说为什么吗?”

  小Q学姐拿起手机说,“我百度知乎了这个岗位方向,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你是有听到妈妈的声音的,并且做了思考和调研之后,再次确认自己不喜欢的,对吗?”我和小Q学姐确认到。与此同时,我也和小Q学姐的父母再读确认,他们是否听到了女儿的声音。

  这时的妈妈开始恢复了冷静,爸爸也发言了,说要支持女儿。至于我们最后为什么会报首经贸的税务,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会在后文做进一步地阐释。

  没能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没能去心仪的学校,说心里很快就能接受没有丝毫不甘那是假的。

  好在,大学和高中不一样,只要你足够主动,你依旧可以拥抱你热爱的东西。

  所以高三毕业后我还是尝试了很多新鲜的东西的。就比如,我一直羡慕画画好看的同学。画画又不像武术、曲艺等等需要童子功,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吖。于是在B站上找了不少画画的教程,便有了下面这幅画(是高三暑期凭记忆画的我们学校高三校区)。

  就比如,我初中时候因为学业原因就放弃了学了七年的舞蹈,一直觉得有些遗憾。到了大学,一看见舞团招新,就迫不及待准备面试的舞蹈片段,最终加入了校舞团。

  就比如,高中时候喜欢看动漫,佩服“怪物声优”们佩服的不行,从小就有的戏精灵魂的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天性,于是大一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配音比赛,中配成绩第一,以及学校广播台主办的配音比赛决赛大概是总分第四。

  就比如,我已不满足高三时候瞎拍一些照片,看见大佬们拍的超好看的微电影就走不动道,于是自己摸索学会了剪辑视频(大学经常有一些老师会留微电影形式的作业,我也算是多了一技傍身啦)。

  ……

  所以细数下来,我的大学生活也算是十分丰富多彩了——除了上面说的种种,我还参加了合唱团,跟着合唱团比赛也获了奖;跟着唱团舞团总计参加了三次艺术团专场演出;参加了两个宣传类的部门;最近在为即将到来的舞蹈节比赛做准备。

  其实如果我还有多余的时间,还想加入汉服社、话剧社和广播台,可惜这两个部门招新有点晚,我已经加入别的社团部门了,时间精力实在是有限,实在是供不起我的野心了。

  多尝试一些有意思的东西,除了身心愉悦,可以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就比如参加舞团真的让我现在比高中瘦了十多斤且更加柔软灵活的身体,在合唱团听到优美的和音的幸福感,比如一直研究厉害的摄影师的照片和视频提高的的审美得到提升,配音比赛中被怀疑“你是不是拿了原片过来骗我”的满足感,被慢慢的时间表培养出的更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所以,我真的不能苟同有些人说这些都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事情。不知不觉中,这些新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影响慢慢的融进我们的骨子里,重新塑造一个更好的我们。

  晶晶老师有话说:

  在暑假的时候,小Q学姐经常把自己画的画发给我,和我一起共享。大学后,我每次看到小Q学姐的朋友圈,看到她一个又一个成就,都替她开心,忍不住要@一下小Q学姐。

  很喜欢小Q学姐上文所述,“我真的不能苟同有些人说这些都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事情。不知不觉中,这些新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影响慢慢的融进我们的骨子里,重新塑造一个更好的我们。”

  说起来这几乎是对自己落榜的报复性措施:一般来说,大学有两个部门或社团就足够忙的了,但我有四个,加上学业,每天真的是忙的昏天黑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舞蹈团。

  且不说好几年没压基本功的老胳膊老腿和体力不支的虚胖体质,就光加排就够受的了。每次临演出的那一两周,几乎中午和没课的下午都是住在排练厅的。印象最深的还是上个学期的期末晚会前彩排,由于种种原因,舞团临近午夜十二点才上台,然后一直彩到凌晨四点----有的团员第二天上午还有考试,最后伴随着凌晨的寒风从漆黑一片的校园晕晕乎乎地回到宿舍。

  加上合唱团的日常排练、两个宣传部的日常拍照和推送任务,可想而知那阵子我过的多死亡了。至于学业……实话实说,那时候也没上什么特别专业的专业课,通识课无聊又抽象,实在是没闲心学,全是靠着期末考试前那几周拼命补救来续命,成绩也是惨的绩点只有3.15上下。

  你问我后悔过么?

  那肯定是有过啦。

  有时候十一点刚下舞团,一个人吹着风回宿舍时候,总忍不住眼里泪花打转转:我好像突然找不到忙的意义在哪里。每天的清单上一大堆待做事项把时间挤的满满,下了课还要上晚自习,晚自习结束就奔赴排练厅(因为有唱团和舞团,基本每天晚上都是泡在排练厅的)。吃饭也急匆匆,甚至洗澡都要挤出时间洗。

  然而我得到了什么?我以为一直沉浸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事情里,就会让我一直快乐。可是部门的工作就是机械性的,我加入的初衷是学习摄影技术,但是技术还是自己挤时间摸索、还要被附加的工作拖累;合唱团和舞团的固定项目就是每年的校艺术团专场晚会以及一些比赛----然而比赛几乎是没有观众的,专场演出的礼堂也是仅仅坐了不到三分之二的人而已。而观众并没有我的室友和其他专程来看我的人(毕竟晚会开在期末,大家各自有要忙的事)。

  没有实质性技术能力的飞跃,也没有普遍得到认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忙的意义在哪。

  可是夜晚情绪泛滥时的后悔只是暂时的,让我重新来过,我或许还是会选择同样的道路。

  从没能去到喜欢的专业的遗憾和琐碎的事情的焦躁中挖掘原本喜欢的东西的那份感情,就像在压抑窒息的黑屋子里拼命扒着唯一透着微光的缝隙喘息。

  即使贪那半晌欢让我承受了一些代价,但是总比大学一直学一个平平淡淡的专业,过平平淡淡的日子,日子燃不起一点激情的火花要好。

  晶晶老师有话说:

  这些经历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感谢小Q学姐给我们展示了大学更加真实的一面。从小Q学姐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她的投入,她的行动,她的学习,她的反思。这不正是学习的本质吗?学习不止是从课本中学,更是从生活中学。只有尝试了,经历了,体验了,我们才能更加饱满地评价,才会心甘情愿地取舍。

  04

  沉淀过后的一些变化和想法

  后来啊,因为假期跟着实习,突然get到了这个专业可以从事的工作的有意思的地方;各方权衡后,部门退了一个,合唱团也没再去过了。因为假期跟着实习,突然get到了这个专业可以从事的工作的有意思的地方。

  本来大一刚入学时候还想着,本科又不是全部,我完全可以努努力跨专业跨校考研啊。现在沉淀下来之后,仔细想想这件事,其实也不一定是更适合我的。

  首先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多难考我就不说了,这也不是主要矛盾,如果我想,大可以放手一搏。主要问题是,我们喜欢的专业和行业只是喜欢他的闪光点,每一个行业都有黑暗的一面,经过上一个学期后,我不确定当我了解到那个行业的全部,或者是把爱好当成工作后,我会不会退缩,会不会把所有的热爱热情都消耗掉。到时候爱好都没有了,生活岂不是太无聊了嘛。

  其实因为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又仔细翻了一次报告,不得不说还真是挺准的。

  其他指标还好,但是我的低自主性低社交性确实不是特别适合传媒行业,纵观上下,还是更适合财务、审计、税收这类的专业和工作。

  所以觉得自己还算挺幸运的,已经开始对在学的专业感兴趣了(所以绩点一个学期比一个学期高,到上个学期单学期已经有3.68了),退掉部门社团时间宽裕以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晶晶老师有话说:

  上文有提到,即使小Q学姐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分数,我也大概率不会建议她选择这个专业,一和她的职业兴趣有关,她的技术性为1分,机械性为2分。所以,她妈妈提出学医后,我知道这也是不适合小Q学姐的。

  二是和她的性格有关,数字媒体技术的一个很大的就业方向是游戏,其实不论是游戏,还是小Q学姐一直向往的传媒,小Q学姐偏内向、偏慢悠的性格都不是很合适。而这一点通常是高中生很难考虑到的。即使我给学生做了讲解,学生也很难真的领悟到,这和年龄有关系。所以,希望小Q学姐的亲述,可以帮助高中生建立一个性格和职业有关的思维。

  我之所以给小Q学姐推荐税务,原因有三:

  一是小Q学姐的爸爸是注册会计师,家庭资源在学生生涯起步是助力,是我们规划未来时一定要考虑到的。

  二是小Q学姐的性格其实和财务方向很吻合,而且我之前四大有部分同事工作两年后就会转岗税务,也可以跳去企业做财务,未来是有很多选择余地的。

  三是小Q学姐的前三项职业兴趣中有财务行政,小Q学姐只是不了解审计税务的真实工作,但是和小Q学姐的点滴接触后,我推测,小Q学姐真正接触了审计税务后,应该会挺得心应手。

  不过,基于小Q学姐的兴趣概览,如果做会审税,她文艺的那部分一定会被压抑,凡事两难全,这也是为什么我从假期起就鼓励小Q学姐发展兴趣,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职业规划只是围绕工作,而生涯规划却是关注全人发展,既有工作,也有生活,提升整体生活满意度。

  05

  最后想再嘱咐几句

  一定一定要尽可能早一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朝着那个方向多做一些努力。我如果早一些关注到这些,早接受训练,会去参加相关学校的招生考试,然后顺利学自己喜欢的专业。

  虽然我不希望看到什么托关系、走后门的情况,但是家庭背景确实是很重要。我们刚接触专业的东西时候肯定有很多不会的,这时候家里人给的帮助真的细心且有用,能帮我们更好地成长(最初晶晶老师帮我做职业规划时候也考虑到我家庭背景的原因也是这个)。我也确实受益了。

  即使真的像我一样不小心掉到了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感兴趣的专业,尝试着发掘跟自己兴趣匹配的东西,多做一些了解、实习,或许就能找到乐趣。毕竟如果不从内心接纳,做的工作都是不喜欢的,真的是太煎熬了。

  晶晶老师有话说:

  小Q学姐最近告诉我,通过大一暑假的事务所实习,她发现审计还挺有趣的,最近正在准备申请四大的暑期实习生,还在和我探讨如何更好地准备笔试和面试。我自己虽然离开了四大,但是我依然感恩它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培养了我很好的思维习惯及职业素养,所以每次看到合适的小朋友,都很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