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 | 一文读懂我国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

  来源:学马教育研发中心

  关于中国的大学,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疑问:

  为什么院校在不断地更名?

  为什么一些理工科院校在兴办文科?

  为什么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赫赫有名?

  面对这些疑问,需要我们到历史中寻求答案。

  01

  晚清时期效法“日本模式”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促使我国学习西方,我国的现代大学在此背景下诞生。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该学制基本照搬日本的明治学制,一直沿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

  这一时期创立的大学有“北洋公学”(天津大学前身)、“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及其师范馆”(今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南洋公学创建于1896年(光绪22年)

  02

  民国时期效仿“美国模式”

  20世纪20年代后,中华民国政府颁布新学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效仿美国,强调教育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发挥平民教育精神,使教育易于普及。

  这一时期是我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大学。这些大学几乎培养了我国20世纪政治、文化、科技、艺术界所有的杰出人物,对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以后中国的大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中国的著名大学基本上由这些大学或者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

  民国时期,出现了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的前身)、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西北大学等著名学府以及由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著名学府和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约翰大学(今复旦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等著名学府,再加上前面提到清末的大学,组成了我蔚为壮观的大学群。

  03

  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

  民国时期的高等学校普遍规模偏小,重文轻理工,这种现象不适合新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需要。1952年6月至9月,中央人民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

  此次调整主要涉及拆分综合性大学,发展单科性大学,撤销私立大学(如: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等被撤裁);削减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工科和师范类院校;高校丧失部分办学自主权,由教育部及其他部门统一管理。

  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并称为19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五所大学原有的工科除浙江大学外,基本被剥离,文法商管医各科也大大受损。

  其他的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如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部分学科也被调整,导致从此很多学科一蹶不振。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今天的一些高校依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八大学院”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提出并建立的。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如今都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院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很多院校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其特长领域。主要包括: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一方面,我们可以清晰看见新中国大学为探索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而走过的艰辛历程;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人们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线索和注脚。

  这无疑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转折,将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鲜明地一分为二,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

  04

  改革开放后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改革开放后,由于观念上的转变,以及苏联解体等影响,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向市场经济时代,之前过于专业化的高等教育不利于综合性人才培养,过于集中管理耗费过多教育经费。

  中国政府在共建、调整(划转、转制、下放)、合作、合并的指导方针下,逐渐开始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学马教育:www.xuemaedu.cn

  1998年,中国的大学发生了自1952年院系大调整以来最为重大的事件,即由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为新“浙江大学”引发的“院校合并大潮”风行中国。“新北京大学”、“新武汉大学”、“新吉林大学”、“新山东大学”、“新四川大学”、“新中山大学”、“新西安交通大学”、“新同济大学”、“新东南大学”等一批新综合性大学相继出现,“求大”、“求全”一时之间几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题,倍受国内外瞩目。

  与院校合并相伴的是院校更名,2000年以后全国高校开始批量改名,十余年全国80%的高校都改了名。中专、技工改成职业学院,职业学院千方百计去掉“职业”,只剩学院,学院一律改成大学。在改名游戏中,提高招生是主要目的,也有的是为了获取更多“资源”,但是很多大学只是把名字改的很“大”,教学质量并没有改,因此看一所学校不能简单从校名上去评判。

  浙江大学

  教育关乎民族兴衰,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回顾历史,面对未来。国家提出要继续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目标,这对于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赵越

  参考文献

  [1] 向小丹.从移植到扎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演进[J].科教导刊(下旬),2018(08):1-2.

  [2] 学信网.聚焦中国百年著名高校--高等教育变迁与启示.

  [3] 徐生伟.中国高等院校历史变革--不得不了解的大学历史(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